[发明专利]加强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37308.1 | 申请日: | 2011-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流或信号转接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接触件与绝缘体之间的配合可靠的加强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连接器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贯穿前后的通孔,壳体的通孔内通过绝缘部件固定设置上有接触件2,绝缘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的前绝缘体4与后绝缘体,后绝缘体的后方还设置有尾部绝缘体。接触件2穿设在前绝缘体、后绝缘体与尾部绝缘体的内孔中。前绝缘体4的前端部设置在内翻的固定翻沿5。接触件2通过定位爪3实现在绝缘部件内的定位,定位爪3包括一个筒状体,筒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端固定在筒状体的内壁上,另一端自由倾斜伸向筒状体的轴线的定位弹片,定位爪3通过其筒状体套设在接触件2上,定位爪处于前绝缘体的内孔中。定位爪的前端面顶压在前绝缘体4的固定翻沿5的外缘部位,定位爪的后端面顶压在后绝缘体的前端面上。接触件2上设置有定位轴环6,定位轴环6的前端面顶压在前绝缘体4的固定翻沿5的内缘部位,定位轴环6的后端面与定位爪的定位弹片顶压配合,从而实现接触件在壳体1内的固定。在装配时,是先将前绝缘体装配在壳体1的内孔中,然后将定位爪插设在前绝缘体4的内孔中,再依次装上后绝缘体与尾部绝缘体,最后从后端将接触件2穿入各个绝缘体的内孔中,当定位轴环碰触到定位爪的定位弹片时,会挤压定位弹片,使定位弹片弹性变形,当定位轴环越过定位弹片后,定位弹片恢复原状并与定位轴环的后端面顶压。由于接触件需要克服定位弹片的弹力,因此在装配时需要在接触件上施加一定的推压力,在操作时,如果推压力的大小控制不好,接触件的定位轴环就会撞到前绝缘体的固定翻沿,由于结构限制,固定翻沿的轴向尺寸较小,一般只有0.76-1.1mm,这就使得固定翻沿很容易被接触件撞破,造成前绝缘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连接器装配时出现的接触件将前绝缘体的固定翻沿撞破造成前绝缘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的贯穿前后的内孔中通过绝缘部件固定设置有接触件,接触件上具有定位轴环,绝缘部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绝缘部件包括前绝缘体和后绝缘体,接触件通过定位爪固定在前绝缘体与后绝缘体的内孔中,所述定位爪通过插设在前绝缘体的内孔内的金属套筒将接触件固定在前绝缘体与后绝缘体的内孔中,金属套筒的外周面上具有朝向前端的定位台阶面,定位台阶面与前绝缘体顶压配合,金属套筒的后端面与后绝缘体的前端部顶压配合,金属套筒的前端部设置有内翻的定位翻沿,定位爪的前端面与定位翻沿的外缘部分顶压配合,定位爪的后端面与后绝缘体的前端部顶压配合,所述定位轴环的前端面与定位翻沿的内缘部分顶压配合,定位轴环的后端面与定位爪的定位弹片顶压配合。
所述的定位台阶面为设置在金属套筒的后端部的外凸的定位凸缘的前端面。
所述前绝缘体的后端面上于定位凸缘处设置有设置沉孔,设置沉孔的轴线与前绝缘体的内孔的轴线重合,所述定位台阶面通过与设置沉孔的端面的顶压配合与前绝缘体顶压配合。
所述定位凸缘的后端面与金属套筒的后端面平齐,金属套筒的后端面与前绝缘体的后端面平齐。
所述的后绝缘体的后方设置有尾部绝缘体,尾部绝缘体处于壳体的内孔尾部,尾部绝缘体通过其内孔套设在接触件上。
本发明的前绝缘体的内孔中插设有金属套筒,金属套筒与前、后绝缘体顶压配合,定位爪的前端顶压在金属套筒的定位翻沿的外缘部位,定位爪的后端顶压在后绝缘体上,接触件的定位轴环的前端面顶压在定位翻沿的内缘部位,定位轴环的后端面与定位爪的定位弹片顶压配合,在装配时,向接触件上施加推压力,接触件挤压定位弹片以使得接触件的定位轴环越过定位弹片,由于金属套筒的材料为金属,强度较大,即便施加在接触件上的推压力较大,接触件也不会将定位翻沿撞破,金属套筒的设置增强了整个连接器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接触件与金属套筒和前绝缘体的装配图;
图5是图3中的金属套筒和前绝缘体的装配图;
图6是图3中的金属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7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电站安全壳泄漏率检测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中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