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衬胶蝶阀的衬胶橡胶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6695.7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寿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新特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33/04;C08L71/03;C08K13/02;C08K3/06;C08K3/22;C08K5/09;C08K3/04;C08K5/11;C08K3/34;C08K3/26;C08K5/098;B29B7/28;B29B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衬胶蝶阀 橡胶 料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衬胶蝶阀的衬胶橡胶料,其特征在于,其由A、B两部分橡胶胶料混炼而成,其两部分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
A胶料:
丁腈橡胶3304 85-95、硫磺0.3-0.5、1号氧化锌4-6、硬脂酸3-4、抗氧剂BHT 1-2、防老剂RD 1-2、防老剂4020 1-2、石蜡3-4、快压出炭黑N660 22-25、高耐磨炭黑N330 62-65、葵二酸二辛酯18-22、硅藻土10-20、活性碳酸钙15-25、促进剂M 3-4、促进剂DM 1-2、促进剂PZ 1-2,
B胶料:
聚丙烯酸酯橡胶82-87、共聚氯醚橡胶 13-18、硬脂酸锌1-2、防老剂RD 1-3、胶易素T-78 0.4-0.6、莱茵蜡1-2、快压出炭黑45-55、硅藻土10-14、葵二酸二辛酯5-8、四氧化二铅4-6、硫化剂TCY 0.7-0.9、促进剂Na-22 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衬胶蝶阀的衬胶橡胶料,其特征在于,其由A、B两部分橡胶胶料混炼而成,其两部分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
A胶料:
丁腈橡胶3304 90 硫磺0.4、1号氧化锌5、硬脂酸2、防老剂RD 1.5、防老剂4020 1.5、石蜡2、快压出炭黑N660 24、高耐磨炭黑N330 63、葵二酸二辛酯 20、硅藻土15、活性碳酸钙20、促进剂M 2、促进剂DM 1、促进剂PZ 1,
B胶料:
聚丙烯酸酯橡胶85、共聚氯醚橡胶 15、硬脂酸锌1、防老剂RD 2、胶易素T-78 0.5、莱茵蜡1.5、快压出炭黑 50、硅藻土12、葵二酸二辛酯 6、四氧化二铅5、硫化剂TCY 0.8、促进剂Na-22 1.5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用于衬胶蝶阀的衬胶橡胶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分别制备A胶料、B胶料
一、A胶料的制备
(1)塑炼:启动密炼机,将丁腈橡胶3304投入密炼机中进行塑炼,塑炼15-25分钟后,当温度达到110-120℃,开始排料,排料后停放冷却23-25小时;
(2)混炼:将上述冷却后的塑炼胶加入到密炼机中,再加入1号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类、石蜡,混炼3-4分钟后,加入硅藻土继续混炼2-3分钟后, 再将炭黑类分两次加入其中混炼,先加入2/3 炭黑混炼2-3分钟,再加剩余1/3炭黑,翻炼2-3分钟,再加葵二酸二辛酯 充分混炼3-4分钟后,当温度达到85-90℃时,开始排料,排料后停放冷却23-25小时;
(3)硫化体系添加:将上述混炼料投入开炼机中,再将硫化剂、促进剂类加入混炼胶中,薄通5-7遍即可得到A胶料, 开炼机的加工温度≤60℃;
二、B胶料的制备
(1)塑炼:启动密炼机,将聚丙烯酸酯橡胶、共聚氯醚橡胶 按配方比例投入密炼机中进行塑炼,塑炼15-25分钟后,当温度达到110-120℃,开始排料,排料后停放冷却23-25小时;
(2)混炼:将上述冷却后的塑炼胶加入到密炼机中,再加入四氧化二铅、硬脂酸锌、防老剂类、胶易素T-78、莱茵蜡,混炼3-4分钟后,加入硅藻土、活性碳酸钙继续混炼2-3分钟后,再将炭黑类分两次加入其中混炼,先加入2/3 炭黑混炼2-3分钟,再加剩余1/3炭黑,翻炼2-3分钟,再加葵二酸二辛酯 充分混炼3-4分钟后,当温度达到85-90℃时,开始排料,排料后停放冷却23-25小时;
(3)硫化体系添加:将上述混炼料投入开炼机中,再将硫化剂类、促进剂类加入混炼胶中,薄通5-7遍即可得到B胶料, 开炼机的加工温度≤60℃;
第二步: A胶料和B胶料的混炼
将上述制得的A胶料和B胶料按重量比为A:B=(1-2):1混合后,加入到开炼机中,再次进行混炼,薄通6-8遍,即可制的本发明的橡胶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新特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新特阀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66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