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保护过流与短路电路的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36629.X | 申请日: | 2011-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6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姜竹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竹芬 |
| 主分类号: | H02H7/10 | 分类号: | H02H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7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护 短路 电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过流与短路电路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对IGBT的保护有以下几种方式:
1):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功率变换装置的输出电流,设立限流阀值,用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过流保护信号。
缺点:霍尔传感器工作在一个高辐射的环境中,输出的电流信号噪声大,容易造成系统误动作。同时霍尔器件非常昂贵,系统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提供电源,有些器件还需要提供双电源。
2):采用互感器检测电流,设立限流阀值,用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过流保护信号。缺点:这种方法不能对直流电流进行检测。同时其响应速度慢,延时长,不能进行短路保护。
3):采用分流器检测电流,对分流器信号进行运算放大,然后设立限流阀值,用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过流保护信号。
缺点:占用线路板面积较多,需要一片运放和一片比较器,成本也较高。抗干扰性较差,系统有时会误动作。
4):采用检测功率管管压降的方法,当功率管管压降升高到设定的阀值时,触发保护。
缺点:不同类型的功率管,管压降特性不同,同时还受工作温度的影响。电路通用性差。
5):采用分流器直接检测,送给特定电路实现保护,如在小功率变频器中,如采用仙童的IPM模块(如FSBB20CH60)或三菱的IPM模块。这两个厂家的IPM模块技术特征是一致的,现仅以仙童模块为例进行分析。
缺点:
1:IGBT的下桥臂三个发射极管脚通过分流器接地,分流器产生的电压信号会对IGBT的门极驱动信号产生扰动;
2:8脚的触发电压很低,严重干扰下会误动作;
3:该种保护电路只能配合特定的模块,通用性差。
上述常见的对IGBT的保护,在工作中常常带来诸多不变,使用者也非常希望有理想的IGBT的保护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驱动电路与功率变换电路直接共地,分流器信号对功率驱动电路无扰动,分流器保护的电路,以最小的电路板布板面积,实现最有效的功率管保护的一种用于保护过流与短路电路的系统,以克服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保护的过流与短路电路的系统,包括:I_SHUNT+、I_SHUNT-、分流器、晶体管Q1、电容C1、电阻R1、R2、R3、高电平PVCC、驱动电路、保护信号OC,其特征在于:I_SHUNT+与I_SHUNT-安装在分流器的两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电路与分流器并联连接,I_SHUNT-上设有电阻R1,电阻R1的前端设有电容C1,晶体管Q1与电阻R2、电阻R3连接,电阻R2与高电平PVCC连接,电阻R3与保护信号OC连接,驱动电路的信号地和功率变换的下桥臂的发射极是连接在一起的;
具体保护IGBT的过流与短路电路的原理系统如下:
I_SHUNT+与I_SHUNT-接在分流器的两端,当分流器上的压降小于0.6V时,晶体管Q1关断,保护信号OC为高电平PVCC;当分流器上的压降大于0.6V时,晶体管Q1导通,保护信号OC被钳位到分流器的电平,一般分流器的电平与驱动电路的低电平一致,因此晶体管Q1导通时,保护信号OC为低电平,通过该电路,实现了保护触发信号的逻辑翻转;分流器R1和电容C1组成一个滤波器,滤除功率变换电路续流期间产生的尖峰;
具体原理是:晶体管Q1的基极电路与分流器并联,在晶体管Q1的1,2脚施加电压大于0.6V时,晶体管Q1导通翻转,产生一个由高向低的跳变,该逻辑信号用来进行过流和短路保护;
在本发明电路中,在上面的实际应用电路中可以看出,驱动电路的信号地和功率变换的下桥臂的发射极是连接在一起的,是绝对等电位的,这样就避免了分流器上的压降对驱动电路的扰动,当分流器R6上的电压超过晶体管Q1的导通门限后,晶体管Q1导通翻转,输出保护信号OC信号,用作过流保护,根据功率变换电路的保护要求,合理选用分流器阻值,该电路可以很好的起到过流与短路的保护作用;所述的电阻R1和电容C1组成一个小惯量滤波器。
本发明应用在变频调速器,在电机绝缘破坏或接线导致输出短路时,CPU检测到保护信号下跳沿后,立即关断功率器件,保证了本机的安全,当故障状态修复后,变频器仍然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竹芬,未经姜竹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66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