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外钢包喷粉的钢水深脱磷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6040.X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7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王文军;姜中行;吕延春;李战军;刘金刚;王海宝;郝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包 钢水 深脱磷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精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炉外钢包喷粉的钢水深脱磷工艺。简化了传统转炉脱磷的流程,高效的达到了深脱磷的效果。
背景技术
磷在钢中是一种易偏析元素,当钢中磷含量大于0.015%时,磷的偏析急剧增加,并促使偏析带硬度增加,同时,磷还恶化焊接性能,显著降低钢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管线钢、海洋平台用钢、油井管钢、低温容器用钢等均需要低磷含量。
炼钢过程中,钢水脱磷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氧化脱磷和还原脱磷,当体系氧势高于某一临界值,磷元素以P6+的形式进入炉渣(氧化脱磷),并且氧势越高,进入炉渣的磷元素越多。我们通常所说的转炉脱磷,均属于氧化脱磷。氧势减小,渣中磷将返回钢中(回磷),当体系氧势等于这一临界值时,氧化脱磷和还原脱磷的趋势相同;当体系氧势低于临界值,磷元素将主要以P3-形式进入炉渣,即是还原脱磷,并且体系氧势越低该过程越易进行。同时,还原脱磷所形成的还原性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脱硫进行。
目前对氧化脱磷开展的研究成果丰硕,绝大部分的钢铁企业也均采用这种脱磷方法,包括铁水脱磷预处理、转炉脱磷、双联法脱磷等。还原脱磷法由于工艺窗口较窄,操作过程较复杂,一直是研究的空白。
在实际生产中,现有通用的转炉脱磷工艺尽管比较成熟,但是流程过长、消耗较大、出钢回磷量大,很难完成钢水超低磷的要求。因此,开发在炉外钢包喷粉工序进行还原脱磷技术是必要的。
专利《炉外精炼脱磷生产超低磷钢的工艺方法》(专利号CN 101319261A),提供了一种炉外精炼脱磷的工艺,其本质上还是氧化脱磷,它提供的方法是转炉出钢后不脱氧处理,一直保持钢水高的氧化性,以创造合适的脱磷条件,然后在出钢过程加入脱磷剂进行钢水脱磷处理,脱磷完毕后再进行钢水脱氧,进一步脱硫。这种方法与本发明完全不同,本发明本质上是还原脱磷,出钢后迅速脱氧至极低,创造极强的还原性条件,喷吹粉剂,可以满足同时脱磷脱硫。相比专利CN 101319261A,本发明效率高,工序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外钢包喷粉的钢水深脱磷工艺,转炉出钢后炉外运用钢包喷粉进行钢水深脱磷处理,该工艺处理时间短、效率高、回磷量小。另外,由于该方法实施过程中同时创造了良好的脱硫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因此也对脱硫有着很好的作用。
通过此工艺,可以将钢水磷最低降低至0.0015%。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及在工艺中控制的技术参数为:
1、转炉出钢温度为1550-1690℃,钢前在钢包包底预先加入渣料A,加入量为1-30kg/t。
2、出钢过程中随着钢流加入脱氧剂B进行钢水深脱氧,加入量为0.2-10kg/t.
3、整个出钢过程和钢水在钢包喷粉工序中,均进行底吹氩气搅拌。出钢过程底吹供气强度为80-500NL/min,喷粉过程中底吹供气强度为20-80NL/min。
4、进钢包喷粉工位渣面加脱氧剂C进行渣面深脱氧,加入量为0.1-8kg/t。
5、钢包喷吹专用脱磷粉剂D,喷入量为6-50kg/t,时间为8-60min。
6、脱磷处理后钢水转至扒渣工位进行扒渣,或者在钢包喷粉工位采用脱硫扒渣机进行扒渣,扒渣比例为85%-100%。
本发明所述的渣料A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a0:70%~90%、CaF2:10%~30%,该渣料由套筒窑白灰与萤石机械混合物。
所述的脱氧剂B可以是金属铝或含有金属铝的合金,也可以是金属钡或者含有金属钡的合金。
所述的脱氧剂C为金属铝或者金属钡。
所述的脱磷粉剂D为硅钙粉,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a:50%~80%,含Si:20%~50%。
本发明的有点在于,该工艺处理时间短、效率高、回磷量小。另外,由于该方法实施过程中同时创造了良好的脱硫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因此也对脱硫有着非常的作用。能够稳定的将钢水磷脱至0.0015%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6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锰硅合金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雷电冲击波危害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