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982.6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聂琦思;翟海潮;林新松;李印柏;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水性 组分 丙烯酸酯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第2代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 SGA )具有室温快速固化、强度高、韧性好、可油面粘接、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用于航空、汽车、机械、电子等诸多行业的结构粘接、应急修复等方面。但是SGA的耐水性不甚理想, 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一般来说, 用SGA 粘接的粘接件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强度会大幅度下降,粘接件的破坏形式往往都是界面破坏。这可能是由于丙烯酸酯胶含有酯基,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及水解性,水分子容易进入胶层表面,并富集在胶层表面,形成弱界面层,大幅度地降低了SGA的粘接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水性好的双组分丙烯酸酯粘合剂;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耐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粘合剂由甲组分和乙组分组成,其中甲组分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25~90份
增韧增粘剂 15~25份
偶联剂 1~3份
还原剂 0.5~6份
阻聚剂 0.5~5份
乙组分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增塑剂 7~25份
引发剂 15~45份
增韧增粘剂 25~65份
使用时,甲、乙两组分按体积比10:1混合均匀;
上述甲组份中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脂、甲基丙烯酸十八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缩三乙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甲组份中所述的偶联剂选自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甲组份中所述还原剂选自N,N-二甲基对甲苯胺、N, N—二乙基对甲苯胺、N,N—二甲基邻甲苯胺、间苯二胺、三乙醇胺、四甲基硫脲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甲组份中阻聚剂选自对苯二酚、对苯醌、甲基氢醌、对羟基苯甲醚、2-叔丁基对苯二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乙组分中所述的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癸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乙组分中所述的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甲乙酮、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增韧增粘剂选自丁腈橡胶、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乙烯基苯,1,3-丁二烯的聚合物-氢化、氯磺化聚乙烯、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上述的耐水性双组份丙烯酸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甲组分的制备:(1)将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其他增韧增粘剂投入反应釜中,通冷却水保持温度在15~30℃,搅拌5~9小时,至增韧增粘剂完全溶解;如采用的橡胶类增韧增粘剂分子量过高需预先进行塑炼。(2)再向反应釜中投入偶联剂,搅拌1~2小时至混合均匀,加入阻聚剂,继续搅拌15~40分钟。(3)向反应釜中加入适当比例固化剂,保持通冷却水状态下搅拌20~3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甲组分产物;
乙组分的制备:(1)将乙组分所有原料按比例投入反应釜中,搅拌1~3小时;(2)将搅拌后产物取出,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过辊3次;(3)将研磨后的产物投入反应釜中抽真空搅拌4~7小时,得乙组分产物混合均匀;使用时,甲、乙两组分按体积比10:1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有意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高了丙烯酸酯粘合剂的耐水性和粘结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合制备芦根多糖与阿魏酸的方法
- 下一篇:土豆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