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etri网的电动汽车状态模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35881.9 | 申请日: | 2011-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9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牛建彬;裴蕾;朱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etri 电动汽车 状态 模拟 方法 | ||
1.一种基于Petri 网的纯电动汽车状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车控制器(HCU)上电时,控制继电器使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仪表控制器按时序初始化相关参数,然后停留在初始状态(P1);
(2)当整车控制器(HCU)接收到外部钥匙信号(t1)时,首先按设定时序控制继电器使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上电状态(P2),并对电机进行预充电;
(3)当在上电状态中预充电未成功完成或者整车控制器(HCU)接收到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信号,或者整车控制器(HCU)诊断出车辆自身电器故障、机械故障时,所述纯电动汽车控制状态由上电状态(P2)跳转到故障状态(p6);
(4)当在上电状态中,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纯电动汽车由上电状态(P2)转移到行驶状态(P3):
电机预充电完成;
并且整车控制器(HCU)没有接收到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信号;
并且整车控制器(HCU)没有诊断出车辆自身电器故障、机械故障;
并且整车控制器(HCU)接收到驾驶员的档位信息和加速踏板信号;
并且整车控制器(HCU)没有通过CAN接收到外部快充请求信号(t3)和外部慢充请求信号(t4)时;
(5) 当在上电状态中,整车控制器(HCU)如接收到外部快充请求信号(t3),并且整车控制器没有接收到油门踏板信息时和外部慢充请求信号(t4)时,纯电动汽车进入快速充电状态(P4);
(6) 在上电状态中,如整车控制器(HCU)接受到外部慢充请求信号(t4),并且没有接收到油门踏板信息时和外部快充请求信号(t3)时,纯电动汽车进入慢速充电状态(P5);
(7)当纯电动汽车控制在行驶状态(P3)中,当整车控制器(HCU)接收到驾驶员的停车信号,或钥匙位置不处于点火状态时(t5),所述纯电动汽车从行驶状态(P3)转移到下电状态(P7);
(8)当整车控制在快充状态(P4)时,当整车控制器(HCU)接收到快充完成标志信号后,等待预定时间,纯电动汽车从快充状态(P4)转移到下电状态(P7);
(9)当整车控制在慢充状态(P5)时,当整车控制器(HCU)接收到慢充完成标志信号后,等待预定时间,所述纯电动汽车从慢充状态(P5)转移到下电状态(P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etri 网的纯电动汽车状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5)中,如果纯电动汽车控制在快充状态(P4),当整车控制器接收到快充未完成标志时,所述纯电动汽车从快充状态(P4)转移到故障状态(P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etri 网的纯电动汽车状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6)中,如果纯电动汽车控制在慢充状态(P5),当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慢充未完成标志时,所述纯电动汽车从慢充状态(P5)转移到故障状态(P6)。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Petri 网的纯电动汽车状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纯电动汽车控制在故障状态(P6)时,将纯电动汽车故障信息存入EEPROM,根据预先设定的故障等级进行判断,如果故障等级大于2级,所述纯电动汽车从故障状态(P6)跳转到下电状态(P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etri 网的纯电动汽车状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整车控制器(HCU)通过CAN总线通信,分别控制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状态,并在下电完成后反馈给整车控制器(HCU),由整车控制器(HCU)执行下电操作,断开电机控制器(IPU)、电池管理系统(BMS)、仪表控制器的供电继电器,等待下电预设时间后,整车控制器(HCU)切断自身供电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8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