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苦玄参苷元1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436.2 | 申请日: | 201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余龙;唐丽莎;刘祖龙;胡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8 | 分类号: | A61K31/58;A61P35/00;A61P35/02;A61P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玄参 制备 肿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及医药领域,涉及苦玄参苷元1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还包括以苦玄参苷元1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抗肿瘤药物。
背景技术
苦玄参,通常是指玄参科(Scrophulariaece)植物苦玄参(Picriafel-terrae)的干燥全草,又名苦草、熊胆草、四环素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均可用药,民间用于治疗肺炎、感冒、咽喉炎、跌打损伤、淋巴结炎等炎症(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1992,广西中药材标准[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25)。
已有较多的学者对苦玄参的化合物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到了三萜类、黄酮类及苯乙醇苷类等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黄燕等对苦玄参的抗菌消炎活性进行了研究(黄燕,肖艳芬,甄汉深,等.2008.苦玄参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31(1):46-47);同时,方宏等对苦玄参苷IA和IB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方宏,梁小燕,宁德生,et al.2008.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IA和IB的含量分析.广西植物,28(5):708-710);梁小燕等(2007)对苦玄参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梁小燕,方宏,宁德生,et al.2007.桂南地区苦玄参药材RP2HPLC指纹图谱研究[J].广西植物,27(6):948-951)。苦玄参提取物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苦玄参苷元1是苦玄参普元的主要成分,含量约为全草的25%,对四硝基甲烷显淡黄色,示有孤立双键,对三苯基四氮哇、三氯化铁和过碘酸钠皆呈负反应,似无邻羟酮、邻烯醇酮和邻二醇的结构单元。成桂仁等将苦玄参经酸水解后得一系列苦玄参昔元,再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一系列苷元,其中之一便是苦玄参苷元1(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陈毓群,甘立宪,周维善.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I.苦玄参苷元I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08))。周维善等则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X-射线衍射等对苦玄参苷元1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周维善,甘立宪.苦玄参甙元I-VI(1-6)和苦玄参酮(7)的结构[J].有机化学,1982,(02))。
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有关于苦玄参苷元I的具体功能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苦玄参苷元1的药物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苦玄参苷元1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肿瘤可以是肝癌、血癌、肺腺癌、乳腺癌或者胰腺癌,效果较好有肝癌和白血病等。所述的抗肿瘤药物为针剂或者片剂。所述的抗肿瘤药物可以是抗肝癌药物或者抗白血病药物。
本发明所称的苦玄参苷元1,即文献中的苦玄参苷元1,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的方法,将苦玄参苷元1加入肿瘤细胞的培养液中。所述的肿瘤细胞是肝癌细胞、血癌细胞、肺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或者胰腺癌细胞。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肝癌细胞Focus,另一个实施例采用的是血癌(白血病)细胞K562。一般而言,加入苦玄参苷元1的终浓度为0.5-100μM,例如1-50μM,1-12μM,或者采用0.8μM,1.2μM,3,5μM,10μM,15μM,20μM,30μM,40μM等浓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所述的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成分是苦玄参苷元1。所述的肿瘤可以是肝癌、肺腺癌、血癌或者胰腺癌。
实验表明,苦玄参苷元1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例如,苦玄参苷元1对肝癌细胞抑制的IC50在11-45μM。
本发明的小分子化合物苦玄参苷元1可以采用各种常规的制备方法制备。例如,采用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也可以从自然界生物中提取。
利用本发明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各种常规筛选方法,可筛选出与苦玄参苷元1发生相互作用的物质,如受体、抑制剂或拮抗剂等。
本发明及其抑制剂、拮抗剂等,当在治疗上进行施用(给药)时,可提供不同的效果。通常,可将这些物质配制于无毒的、惰性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载体介质中,其中pH通常约为5-8,较佳地pH约为6-8,尽管pH值可随被配制物质的性质以及待治疗的病症而有所变化。配制好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常规途径进行给药,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肌内、腹膜内、皮下、皮内、或局部给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4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