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147.2 | 申请日: | 201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为;张艳荣;刘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118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玉米 薄片 健康 食品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步骤得到的:
(一)玉米籽粒的处理
将玉米籽粒去除沙、石、杂草等不可食用杂质后,用25℃以下冷水喷淋洗去浮尘,快速热风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10-15%,采用多级粉碎方式进行粉碎处理,获得粒度为60-100目的全玉米粉;
(二)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的制备
以玉米皮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脱脂脱异杂味后,进行高温高压挤出处理: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压力25-40MPa,萃取温度35-55℃;高温高压挤出条件为温度140-160℃,玉米皮加1-1.5重量倍的水,压力16-20MPa;玉米皮中分子量10000-100000的可溶性小分子化功能性膳食纤维含量是10-40%;然后粉碎处理得到平均粒度为100-140目的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
(三)成分调整及赋味处理
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全玉米粉100份,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5-20份、白砂糖0-3份、食盐0.1-0.8份、柠檬酸0-0.3份、水3-15份、果蔬或乳蛋辅料0-3份,混合均匀,得到可全部通过60-100目孔径筛的混合粉;
(四)熟制与成型
采用普通熟制与成型一体化完成方法,温度变化范围90-180℃、物料流量15-30kg/h,制得所需形状颗粒料;
(五)辊轧薄片化
将上述颗粒料进行辊轧处理得到厚度为0.5-2mm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薄片;
(六)干燥
用100-140℃热风或100-150℃远红外烘烤干燥处理,产品含水量5-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一)玉米籽粒的处理
将玉米籽粒去除沙、石、杂草等不可食用杂质后,用25℃以下冷水喷淋洗去浮尘,快速热风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10-15%,采用多级粉碎方式进行粉碎处理,获得粒度为60-100目的全玉米粉;
(二)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的制备
以玉米皮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脱脂脱异杂味后,进行高温高压挤出处理: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压力25-40MPa,萃取温度35-55℃;高温高压挤出条件为温度140-160℃,玉米皮加1-1.5重量倍的水,压力16-20MPa;玉米皮中分子量10000-100000的可溶性小分子化功能性膳食纤维含量是10-40%;然后粉碎处理得到平均粒度为100-140目的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
(三)成分调整及赋味处理
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全玉米粉100份,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5-20份、白砂糖0-3份、食盐0.1-0.8份、柠檬酸0-0.3份、水3-15份、果蔬或乳蛋辅料0-3份,混合均匀,得到可全部通过60-100目孔径筛的混合粉;
(四)熟制与成型
采用普通熟制与成型一体化完成方法,温度变化范围90-180℃、物料流量15-30kg/h,制得所需形状颗粒料;
(五)辊轧薄片化
将上述颗粒料进行辊轧处理得到厚度为0.5-2mm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薄片;
(六)干燥
用100-140℃热风或100-150℃远红外烘烤干燥处理,产品含水量5-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在制备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中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在制备具有减肥功能的食品中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在制备具有减肥功能的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能明显降低肥胖小鼠体重、脂肪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含量,对肥胖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升高作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在制备具有抗便秘功能的食品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纤维玉米薄片健康食品在制备具有抗便秘功能的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正常小鼠胃小肠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推进作用,明显增加正常和燥结型便秘小鼠的排便次数,缩短小鼠的排便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1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致动器装置
- 下一篇: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