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碳纤维用高软化点沥青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35061.X | 申请日: | 2011-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尚元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C3/04 | 分类号: | C10C3/04;C10C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碳纤维 软化 沥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生产高软化点沥青的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三级氧化工艺进行改质不含有喹啉不溶物(QI)的净化沥青,用以提供生产碳纤维、碳微球的制造原料的高软化点沥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已在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机械、化工、轻纺、运动器材以及休闲用品等。因此,被认为是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工业材料的高端产品和典型代表,有着广泛的市场并为世人所瞩目。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碳纤维的研究与开发,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但是进展缓慢。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几十年的技术封锁,至今没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工业及民用领域的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技术的发展,尤其制约了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相称。
目前制约我国碳纤维发展的首要原因是纺丝原料质量不过关,其它原因还有生产技术及设备等。
工业化生产碳纤维按原料路线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三大类。
由沥青制取碳纤维,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碳化收率高、热膨胀系数(CTE)小等因素,而倍受瞩目。但是因为原料调制比较复杂,并未得到大规模发展。
沥青基碳纤维对原料沥青的要求主要为:碳含量高、杂质含量少、一定的流变性能可纺丝、纺丝后不熔化处理较简单。具体作法表现为:用物理方法脱除一次QI,提高软化点。
沥青的分子量分布很广泛,通常为200-3000。其中,芳香族化合物所占比重约为80%。由于沥青中含有一些游离碳类杂质以及喹啉不溶物(QI)等溶剂不溶解成分,简单加热处理并不能显著提高软化点。过度提高加热温度,会有逆反应发生,从而引起大面积结焦现象出现。所以,能否控制好加热温度非常重要。为了有效地减少沥青中所含有的多量低分子物质、增大芳香性、提高平均分子量、进而提高沥青的软化点,通常采取的方法包括:加热处理、溶剂分离、使用聚合反应促进剂TMTD、减压处理等。目前为止,有关沥青软化点的加热改质方法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但都没有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其中:
日本专利公开特许昭和55-98914公开了一种在沥青中加入一种软化点上升剂后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该方法由于要使用特殊化合物,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日本专利公开特许昭和57-159885公开了一种将原料沥青用溶剂分离,将某些特定的成分取出,再加入特殊的添加剂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中由于仅将某些特定的成分取出,因此收率很低。
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平成1-149892公开了一种在原料沥青中加入芳香族轻油进行萃取,萃取不溶物与芳香族中油混合后,再和原料沥青混合过滤,滤液进行蒸馏得到中间产品沥青,该中间沥青经过加热处理后得到软化点240℃左右的前驱体沥青。该法不仅过程繁琐,而且收率低,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中国专利CN101108918A公开了一种高软化点沥青的制备方法,由于加入了改性添加剂磷、硼等化合物,因此,只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层材料,无法用于碳纤维工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用不含有喹啉不溶物(QI)的净化沥青为原料,将净化沥青原料预热与氧化剂一同,逐次、连续送入一、二、三级氧化装置加热氧化。之后,将氧化后产物在精细过滤装置中进行过滤。将上部残渣及下部滤液分离。下部滤液通过冷却成型,获得高软化点沥青。
在本发明中,原料净化沥青不含有喹啉不溶物(QI)是指:按照国标GB/T2293-1997对原料净化沥青进行检测,过滤后滤纸上没有污点,保持本色。
在本发明中,氧化剂是指空气、氧气或者空气和氧气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中,通用级碳纤维是指光学呈各向同性,可用于制造高温绝热材料的碳纤维。
在本发明中,产品高软化点沥青完全不含有中间相是指:偏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到1μm以上的中间相小球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尚元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尚元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淋式润滑剂
- 下一篇:钢丝子午线轮胎翻胎用钴盐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