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拉伸薄膜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4879.X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施红伟;高达利;乔金樑;杨芝超;刘宣伯;唐毓婧;张浩;邵静波;郭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K5/053;C08K5/527;C08F110/06;C08F210/06;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组合 制备 方法 拉伸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拉伸薄膜的聚丙烯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拉伸薄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聚丙烯薄膜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包装适应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更是由于其具有质软、透明度高、无毒、防水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品、香烟等产品的包装,并可用作高强度复合膜的基材。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Biaxial Oriented Polypropylene),通常是以聚丙烯树脂为原料,经挤出成膜后,再经双向拉伸、热处理、冷却处理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制造而成。为了适应大规模的高速成膜生产,不仅要求聚丙烯树脂原料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而且还要求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拉伸特性。普遍认为对于聚丙烯而言,其聚合物的等规度越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越低,对于BOPP薄膜的加工成型越有利,但会降低最终薄膜的力学性能,如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挺度等性能。
在所述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薄膜(BOPP)应用中,用于香烟包装用的BOPP包装膜是一种高档的产品,与普通的BOPP包装膜相比,它具有更低的热封温度、更好的阻隔性能、高透明性、高刚性和优良的光泽性等特点。在现有技术中,制造BOPP烟用包装膜的专用料一般采用聚丙烯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通常包含等规聚丙烯基料和一些适用的添加剂,例如:成核剂、热稳定剂和抗氧剂等等。例如中国专利CN101597400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以等规聚丙烯为基料,选择了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氧基)磷酸钠作为成核剂来提高BOPP膜透明度和光泽度的方法。但其对薄膜的模量和雾度改善有限,与市售的其他产品相差不大,因此该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用于制备拉伸薄膜时,所得薄膜的综合性能还不能令人满意。
业内普遍认为,成核剂通常在聚丙烯改性中起到提高材料刚性的作用,其添加量必须较低;但是有些成核剂添加量提高还可以增加材料的透明性。这两个性能必须综合考虑,在中国专利CN101597400A中公开的成核剂的含量为每100份聚丙烯中加入0.01至0.02份,但这种极低含量的成核剂对于聚丙烯透明性和光泽度的提升作用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反复试验,通过使用改进了的聚丙烯基料,并配以合适的成核剂,所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制备的拉伸薄膜具有优异的高温拉伸特性、良好的刚性、较低的雾度和较高的光泽度,显示了很强的竞争力。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制备拉伸薄膜的聚丙烯组合物。
一种用于制备拉伸薄膜的聚丙烯组合物,包含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A)丙烯聚合物组合物100份;
(B)成核剂0.01~1份,优选为0.05~0.5份。
其中所述的组分(A)是一种丙烯聚合物组合物,所述组分(A)的丙烯聚合物组合物的总体等规度[mm]为94~95%(用13C-NMR测得),熔体流动速率为2~4g/10min,分子量分布Mw/Mn为6~8。
所述丙烯聚合物组合物采用按照中国专利CN 100491458C制得的一种丙烯聚合物组合物。该制备方法及该制备方法得到的所述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全部引用CN100491458C。该方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外给电子体的聚合方法。其包含在两个串联的环管反应器中,连续地进行丙烯的均聚或共聚反应,反应在具有立构选择性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所述的具有立构选择性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包含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其中在第一和第二聚合环管反应器中加入不等量的分子量调节剂,以使最终所得丙烯聚合物的MRR值与第一步所得丙烯聚合物的MFR值之比大于1,在第一环管反应器中,有机铝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二者的比例以铝/硅的重量比计为10-300,第二环管反应器中补加有机硅化合物,从而使得铝/硅的重量比小于第一环管内的值;第一环管内的铝/硅重量比是第二环管反应器中补加有机硅化合物后的铝/硅重量比的2-20倍。第一、第二环管反应器的产率比为65∶35~55∶45,两环管聚合反应的温度控制在60~80℃,聚合反应为液相本体法。
具体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固化性透明粘合片用组合物
- 下一篇:从海水中制造胶原和痕量元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