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滚刀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4269.X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1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精恒凯翔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9/02 | 分类号: | B23P9/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切削刀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滚刀。
背景技术
滚压加工是对加工表面进行滚动压制处理,其因加工质量高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如专利号为CN200920306156.7的中国发明专利《滚珠滚压刀》(公告号为CN201432189Y);包括滚珠、刀杆,刀杆一端设置有槽,滚珠内侧与固定在槽内的轴承滚动配合,滚珠外侧设置有固定在槽壁上的档圈,且滚珠外侧与设置在档圈上的定位孔的壁滑动配合。该设计的滚珠为销槽结构,即滚珠于内处于悬空状态,销体易损坏,使用寿命降低;该设计在实际使用时必须借助于外部机床,而其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动力性能,所以不便于外出携带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便于携带、结构可靠、操作快捷、结构简捷、导向精确性好及使用寿命长的便携式滚刀。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便携式滚刀,包括有变速器、滚道、前支撑导向块及滚针,变速器头端与滚道尾端配合,并由变速器控制滚道的转动运行;滚道外圈套配有保持套,滚针配置于保持套头端的外周圈上,前支撑导向块配置于保持套中后部的外周圈上;变速器尾端轴向配装有驱动马达,变速器的尾端周圈制有凸起的圆环台,圆环台周圈面上配装有后支撑导向块。
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滚道尾端制有凸起的后圆柱体,该后圆柱体中间制有后圆孔;上述的变速器头端制有凸起的前圆柱体,且前圆柱体与后圆孔插扣配合。
上述的滚道后圆柱体外圈套有保持套底座,保持套底座的尾端面制有内凹环槽;上述的变速器位于前圆柱体外的头端环面上制有凸环体,且凸环体与内凹环槽插扣配合。
上述的滚道前端体中间制有螺钉孔,螺钉孔内置有连接体;上述的前圆柱体中间制有连接孔,连接体能与连接孔连接,并控制滚道与变速器之间的连接。
上述的保持套底座外周圈配装有调节卡环;上述的调节卡环前端环面上制有凸齿体;上述的保持套后端环面上制有内凹齿槽体,且内凹齿槽体与凸齿体对应插扣配合,并由调节卡环控制保持套的轴向伸缩位移。
上述的调节卡环后端外圈面上制有滚花体;上述的凸齿体为四个,且按调节卡环中心等弧度布置;上述的内凹齿槽体数量等于凸齿体数量的整数倍,且按保持套中心等弧度布置。
上述的保持套后端内孔与保持套底座外圈面套配;上述的保持套头端外周圈上制有条形孔,条形孔为小半圆状体;上述的滚针嵌配于条形孔内,且滚针的至高点凸出于保持套的外周面。
上述的滚针为斜锥销体,其数量至少为八个;上述的滚道外周制有斜锥面,且斜锥面的斜度与斜锥销体的倾斜底一致。
上述的变速器圆环台径向制有沉孔,沉孔内嵌配有弹簧体,且弹簧体上端与后支撑导向块底面抵触配合,并控制后支撑导向块的径向弹性运行。
上述的后支撑导向块数量为四个,且按变速器中心等弧度布置;上述的前支撑导向块数量为四个,且按保持套中心等弧度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有变速器、滚道、前支撑导向块及滚针,变速器头端与滚道尾端配合,并由变速器控制滚道的转动运行;滚道外圈套配有保持套,滚针配置于保持套头端的外周圈上,前支撑导向块配置于保持套中后部的外周圈上;变速器尾端轴向配装有驱动马达,变速器的尾端周圈制有凸起的圆环台,圆环台周圈面上配装有后支撑导向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独立配置驱动马达,外接液压动力源后即可实现滚刀的转动运行,整体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便于携带;前后设置两道支撑导向块,可确保加工时良好长导向效果,结构简捷,并提高加工精度;滚道、保持套底座及变速器采用层层分体的叠配结构,拆装便捷,易于加工维修,整个器具配件更换便捷,利于提高整体使用寿命;孔轴套配方式,可以精确地实现滚道与变速器之间的直接连接,结构简单,装配快捷;凹凸贴面结构,制作简单,两者配装精度高;配置调节卡环,实现了保持套轴向距离的伸缩运行,即可实现轴向加工行程的调节,整体操作快捷,实用性强;配置滚花体,易于提高转动操作时的轻便性;采用凹凸齿槽扣配结构,确保轴向位移后的定位锁紧,防止调节后的松脱,提高整个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斜锥式的保持套可拆结构,即保持套向脱离后实现了滚针的脱离,整个滚针更换便捷,提高整体操作性;配置弹簧体,使后支撑导向块处于弹性浮动状态,在实际实用过程时,更易实现导向时的缓冲导入,提高导向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精恒凯翔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精恒凯翔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