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通道冷却蒸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4210.0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翔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43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冷却 蒸发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蒸发换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冷却蒸发装置,主要用于任何流体(包括液体或气体)的快速制冷,例如,水的快速冷却。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流体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浸泡式结构,盘管式蒸发器浸泡在一个流体池内,盘管内的制冷剂蒸发后吸热将池内流体冷却;另一种是管壳式结构,管内制冷剂蒸发,壳体内的流体被冷却。这些均适用于大流量的流体冷却,降温时间较长。对于需要快速冷却的流体还是空白。主要原因是,目前常规的制冷换热器中,主要采用盘管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因制冷量与管径密切相关,作为蒸发的管径不能太小,现有产品中的制冷剂的蒸发器不能用于其流体的快速制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通道冷却蒸发装置,其可解决任何流体的快速制冷换热问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0~5Min)获得冷流体。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冷却蒸发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壳体内腔设若干微通道;所述微通道两端分别伸出壳体两端板,其出入口分别位于汇流入管和汇流出管内。
所述微通道为直径小于或等于φ2mm的毛细管,所述端板为毛细管定位板,毛细管的两端头分别固定在毛细管定位板,毛细管的出入口分别位于汇流入管和汇流出管中;所述制冷剂出口位于汇流入管侧,所述制冷剂进口位于汇流出管侧。
所述微通道采用肋片毛细管或无肋片毛细管,缠绕在芯轴上;所述制冷剂入口设于汇流出管侧,制冷剂出口设于汇流入管侧。
所述壳体形状采用圆形管、椭圆形管或矩形管,其表面设有绝热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被冷却流体在微通道内流动,没有相变过程,由于微通道的几何尺寸小,使得微通道内中心流体与边缘流体的温度基本一致,换热更加充分;制冷剂在微通道外蒸发,产生相变,微通道的外侧为制冷剂从液态变成气态提供容积空间,相变吸热,温度降低,由微通道的薄壁传给流动的流体,从而,实现快速制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高换热效率,装置体积小,被冷流体的降温时间快。根据不同结构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微通道冷却蒸发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汇流入管,2、毛细管定位板,3、制冷剂出口,4、壳体,5、毛细管,6、制冷剂入口,7、汇流出管,8、毛细管防堵焊接管,9、法兰,10、绝热层,11、芯轴,12、肋片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壳体4,其上设制冷剂进口6和制冷剂出口3,两者与壳体4内腔相通。壳体4内腔相对封闭,内设若干微通道,壳体4上设绝热层10。微通道两端分别伸出壳体4两端板,其出入口分别位于汇流入管1和汇流出管7内。壳体4形状可采用圆形管、椭圆形管或矩形管等。微通道采用无毒无污染的薄壁毛细管或具有微通道特征的材料(如不锈钢毛细管等),微通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φ2mm,毛细管为有肋或无肋;对于多根毛细管焊接引出,采用毛细管焊接管,将毛细管密封焊接在一个合适的管内。
本发明工作时,新鲜的冷却水从微通道中流过;制冷剂在微通道周围蒸发。
以下为二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翔,未经张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冰箱门体调节结构
- 下一篇:一种矿用红外发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