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藻藻泥温堆转化有机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3629.4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守诚;武艳;漆静秋;褚维发;程世林;杨宏星;刘焕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7/00 | 分类号: | C05F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吴启运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藻 藻泥温堆 转化 有机肥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具体地说是蓝藻藻泥的处理方法,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蓝藻藻泥温堆转化有机肥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由于粗放快速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加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大面积爆发。蓝藻在江河湖泊沿岸大量堆积,覆盖水面,消耗水中溶氧,鱼虾缺氧死亡,藻体腐烂散发恶臭,已引发一系列生态及水安全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蓝藻治理与利用是一个全球性世纪性难题。蓝藻爆发时段生物质量极大。目前,蓝藻应急治理存在两难:不打捞,难看、难闻、难受;打捞,难放、难闻、难用(人力多、费用大、运输难、填埋难、利用难)。
目前,蓝藻转化主要采用厌氧沼气化路线,投资大,蓝藻爆发量大,转化来不及。采用条垛式或槽式堆肥进行转化,高温堆腐10-25天,后熟静态堆制25-35天;时间长,环境堆放容量不足,存储困难。
所以亟待建立藻水分离快、消臭输送快、存储转化快和综合利用快的蓝藻爆发规模应急处理新技术,而其中打捞快、除臭转化快、资源化利用等是目前急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提供一种蓝藻藻泥温堆转化有机肥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缩短蓝藻藻泥的转化周期并使其在转化后可直接作为肥料或作为制作其他混合肥料的配料使用。
环境诱导材料是指可改变环境体系酸碱pH值、C/N比、微量元素Fe2+、Zn2+、Si、B、Mg2+等特性元素或营养物质含量与平衡的材料。环境诱导材料能促进工程微生物有益菌藻快速生长增殖,明显抑制腐败菌藻生长,有利于有机质生态转化消解。
通过环境诱导材料定向宽域激活工程微生物有益菌的快速增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缩短藻泥有机质转化降解时间,从而为蓝藻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寻求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蓝藻藻泥温堆转化有机肥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将打捞的蓝藻藻泥浓缩至含水量90-95wt%(质量百分数,下同)得到浓缩藻泥,然后向浓缩藻泥中加入浓缩藻泥质量0.1-0.5wt%的环境诱导材料,搅拌均匀后避光温堆3-5天,即转化得到有机肥。
本发明蓝藻藻泥温堆转化有机肥的方法的特点也在于:温堆时的条件为温度20-50℃,湿度65-100g/m3,常压。
所述环境诱导材料按照质量份数构成为:
单宁酸0.1-0.5份,合成鞣酸0.1-0..5份,腐植酸0.1-3份,柠檬酸、酒石酸或苹果酸中的一种或两种,若为两种时两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1,总量0.1-0.5份,聚丙烯酸(PAA)0.1-0.5份,分子量2000-5000,硫酸锌0.02-0.1份,硫酸亚铁0.05-1份,硅酸镁0.1-0.2份,氧化锌0.01-0.05份,腐植酸钠0.1-3份,氧化钙0.1-2份,凹凸棒0.5-3份,活性炭0.5-1份,硼砂0.1-1份,聚丙烯酰胺(PAM)0.005-0.01份。
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后即得环境诱导材料,环境诱导材料可直接加入或者用水稀释后喷洒加入。
得到的有机肥经检测基本指标满足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和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不含违禁成分,重金属砷、镉、铅、汞、铬含量均远远低于检测限。本发明转化得到的有机肥可在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苗圃、植草)、养殖(腐食性鱼、莲藕、水芹)等领域应用。具体使用时可加水稀释后直接作为有机肥种植花、养殖腐食性鱼、莲藕、水芹等,也可与其他组分混合制备商品有机肥存贮利用。
温堆处理分好氧和厌氧两种,从环境、卫生、成本等角度分析,好氧发酵的优势明显。好氧温堆在有氧条件下,好氧细菌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分解。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一部分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新的细胞质,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出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转化完成的有机质可以作为养殖、种植生态有机肥消解完成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3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农产品专用缓释肥料含硒包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弧形剃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