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基生物钾肥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3101.7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衡;潘根兴;康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76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钾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黑炭与钾肥混配的肥料。
背景技术
目前,农民大量的使用常规化肥,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土壤中各种养分比例失调,根据测查结果表明,土壤中普遍缺钾。钾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钾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抗逆性及品质等均有重要影响。土壤缺钾或钾素收支不平衡已经成为作物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的障碍。我国土壤中的钾素长期主要靠施农家肥以取得平衡。随着氮磷化肥用量和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仅靠土壤中钾素和农家肥的补充,已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近年来,土壤缺钾的面积不断扩大,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增施钾肥,有利于持续高产和产品质量的改善。但是,如长期单独施用钾肥,常规钾肥在土壤中的固化率增高,钾元素的有效利用率低下,作物的吸收率降低,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土壤容易板结,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因为土壤中解钾菌的活性较低,常规钾肥难以转化成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钾营养元素,增加了生产成本;长期单施常规钾肥容易形成矿化物质,从而造成土壤板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炭基生物钾肥,利用生物黑炭自身的特性,将生物黑炭与钾肥进行混配,以提高钾元素在土壤中的溶解性,提高钾元素的利用率,减少钾元素在土壤中的固化率,激活土壤中固定钾的溶解活性,从而提高钾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补充单施钾肥缺乏的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从而使作物吸收养分更加平衡,从而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避免单纯使用钾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增加土壤蓄肥保水能力;降低对进口钾肥的依赖程度,保障国家的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开辟新的本土钾肥来源,降低农业粮食生产成本。
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生物黑炭14—48份,钾肥18—65份,腐殖酸4—20份,有益菌剂0.8—1.8份,增效剂2.1—5.6份,根据土壤状态不同的需求,制成颗粒肥料或制成粉末状肥料;所述的钾肥是硫酸钾或;有益菌剂是固氮菌或解磷解钾菌或硅酸盐菌或芽孢杆菌;增效剂是木醋液或氨基酸或天然植物提取生长剂。
生物黑炭: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限氧热解的产物,它是一种多孔炭,具有储水和保水、保肥的功能,减少氮、钾的淋溶,减少肥料对地下水的污染。土壤中施入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平抑土壤温度,提高土壤积温效果。另外生物秸秆炭中的大、中、微量元素可被作物直接而有效的利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作物产能的新概念肥料。
生物黑炭具有吸附性,保水固肥,降低肥料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有利于有益菌生长转化,降低土壤容重,有利于作物根茎生长;吸附重金属,提高农产品品质;活化土壤,提高土壤品质等特性。因为生物黑炭中含有丰富的有机大分子和空隙结构,施入土壤后又较易形成大团聚体,因而可增进土壤的养分离子的吸附和保持,特别是对NH4+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生物黑炭中灰分元素如K、Ca和Mg等较为丰富,施进土壤后作为可溶性养分被作物利用。生物黑炭含有的灰分元素如K、Ca、Mg都呈可溶态,施人土壤还可提高酸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以平衡土壤的PH值、降低酸性土中铝的饱和度。
生物钾肥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功能是很多的:一是能增加作物细胞的膨压,使细胞富于弹性,能控叶片细胞的气孔张开或关闭,有利于作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制造碳水化合物,形成糖分和淀粉;二是能促进根系发育,吸收较多的水分,缓解水分蒸发,相应地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三是钾元素主要存在于茎叶中,能促进茎秆纤维素的发育,提升茎秆的支撑能力,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四是钾在作物体内对养分的转化和运输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加速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五是能显著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如抗虫棉增施钾肥,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还能改进作物品质。
有益菌:抗土壤板结,解磷解钾,分解有机质,促进土壤营养向作物的输送转化,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增效剂:促进土壤容重降低,提高CEC(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降低肥料流失率,平衡PH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3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智能集尿器
- 下一篇:一种高纯碲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