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达BDNF-HA2TAT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在制备治疗抑郁症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2238.0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6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马现仓;高成阁;党永辉;杨广笑;亢万虎;伏炜;王崴;李雅妹;马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35/76;C12N15/35;C12N15/864;A61P2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达 bdnf ha sub tat 重组 相关 病毒 制备 治疗 抑郁症 疾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载体的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表达BDNF-HA2TAT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在制备治疗抑郁症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抑郁障碍存在海马神经元萎缩、细胞凋亡加速、神经元再生障碍等神经病理学改变。如何有效的保护海马神经元一直是抑郁障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BDNF表达下调可能参与慢性应激所致抑郁症海马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将外源性 BDNF注入强迫游泳和学习无助的抑郁大鼠模型的海马齿状回可以产生抗抑郁样活性,这说明BDNF中枢给药对于抑郁症来说是有效的。然而BDNF抗抑郁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有赖于其有效的中枢血药浓度,另一方面中枢多次给药以及输注设备持久存在会引起神经组织的额外损伤。尽管外周静脉内给药简便、无损伤,但由于BDNF在血液循环中存在降解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问题,以致很难到达中枢神经的保护效应。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无致病性的单链DNA病毒, 也是已知的唯一能与人基因组特异染色体定点整合的天然复制缺陷病毒。它无明显的致病性,无免疫源性及炎症反应;不能独立复制,在无辅助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感染时,AAV只能整合在宿主细胞的DNA中,呈潜伏感染状态,插入的外源基因表达时间长,转移外源基因时不伴随任何病毒基因的表达。AAV以点特异方式固定地整合在人19号染色体上,不存在致癌及插入突变;宿主范围广,不仅可感染分裂期细胞,对非分裂期细胞(如神经元、肌细胞等)也较敏感。基于以上特点而开发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是继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后出现的新型基因治疗工具。如果将BDNF基因序列导入AAV载体,则可以持续分泌表达BDNF。
近年来,经鼻入脑的给药方式为国内外中枢神经系统给药方式研究的热点,这种给药方式既可以避免腹腔或静脉注射途径中需经血液循环入脑而引起的全身副作用,又可以避免在血液循环中降解过快,并且有着脑内药物浓度高的优点。以往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好的小分子物质(小于10kD)可以沿“鼻-脑”通路入脑,但大分子蛋白难以沿此通路入脑。由于在基因治疗中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的基因产物多为大分子蛋白,因此,寻求将大分子蛋白经“鼻-脑”通路导入脑内的方法,将为解决基因治疗的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穿膜肽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具有蛋白转导功能的短肽,研究发现它的蛋白转导机制为新的非能量、非受体、非温度依赖的转导方法,常用的穿膜肽有果蝇的Ant蛋白、TAT蛋白和人工合成的多聚精氨酸等。Murriel等通过腹腔注射穿膜肽2B2半乳糖苷酶,发现穿膜肽能携带该蛋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同时能保持酶的活性,且在该过程中对神经细胞及血脑屏障的免疫反应很弱。上述实验均显示穿膜肽能够携带蛋白质透过血脑屏障并保持蛋白的活性,同时对神经细胞、血脑屏障的免疫性很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2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清器旁通阀铆压机
- 下一篇:一种预防治疗腹泻中药足浴剂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