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式3D成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1660.4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罗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2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固定式3D成像装置,属于3D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眼之所以观察世界具有立体感,是因为人长了两只眼睛,当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两只眼睛所造成的视差位移进过大脑的分析,就会区分出物体距离的远近,因而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
3D成像技术也是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利用并列的两台摄像机,便可以拍摄出两条带有水平视差的影像画面,通过影像芯片的处理实现画面的3D记录。
目前,3D镜头成像模块中,通常是将两颗镜头和影像芯片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架上,再用一个钢板固定好固定座。但是这种固定方式会因为钢板变形或者镜头和固定座的固定不良,导致3D成像会变得模糊,而且使用这种方法时,调焦时间会很长,而且调焦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式3D成像装置,将两颗镜头同时固定在一块设定好镜头距离的固定架上,减少了调焦时间,镜头更加稳固,同时可以对两块影像芯片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保证3D成像的清晰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式3D成像装置,包括固定板、PCB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PCB板上的影像芯片和连接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两个距离满足3D镜头成像要求的镜头安装孔;所述PCB板安装在固定板上,且其上用于安装影像芯片的位置与所述镜头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前述的固定式3D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对PCB板限位的圆柱形凸块。
前述的固定式3D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为十字型,所述的圆柱形凸块设置在靠近PCB板的四个折角处的固定板上。
前述的固定式3D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型PCB板的四个折角处为圆弧型。
前述的固定式3D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两侧设有开口,在与所述开口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两颗镜头同时固定在一块设定好镜头距离的固定架上,使调焦变得简单快捷,将影像芯片固定在固定架上的PCB板上,通过微调PCB板来实现对两块影像芯片之间距离的微调,保证3D成像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定式3D成像装置的仰视图;
图2是固定式3D成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固定式3D成像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固定式3D成像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PCB板2,固定板1上设有两个距离满足3D镜头成像要求的镜头安装孔8, PCB板2上安装有影像芯片3和连接器4,PCB板2安装在固定板1上,且其上用于安装影像芯片3的位置与所述镜头安装孔8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PCB板2为十字型,且其四个折角处为圆弧型,在靠近四个折角处的固定板1上设有多个用于对PCB板2限位的圆柱形凸块6。在PCB板2的两侧设有开口7,在与所述开口7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板1上设有螺纹孔5。
在使用该装置进行3D摄像时,将镜头9通过旋钮的方式固定在镜头安装孔8中,通过连接器4将影像信号传输到主机上,根据主机上的显示图像通过固定板1上的圆柱形凸块6实现对PCB板2的微调,从而调节影像芯片3之间的距离,直至显示的图像清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式3D成像装置,通过将两颗镜头同时固定在一块设定好镜头距离的固定架上,使调焦变得简单快捷,镜头更加稳固,将影像芯片固定在固定架上的PCB板上,通过微调PCB板来实现对两块影像芯片之间距离的微调,保证3D成像的清晰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未经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