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庆大霉素C1a的工程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1534.9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洪文荣;严凌斌;林玉双;封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50;C12R1/0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产 庆大霉素 c1a 工程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生素制药领域,涉及一种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株产庆大霉素C1a工程菌,应用于抗生素制造。
背景技术
小单孢菌可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特别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和福提米星等。这些小单孢菌分布奇特,生长缓慢且细胞壁结构特殊,故研究进展缓慢。此外,由于缺乏通用的基因操作系统,小单孢菌遗传操作困难,使得对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大大落后于链霉菌。
小单孢菌是庆大霉素产生菌,庆大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已在临床上应用了近半个世纪,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抗感染必备的基本药物。庆大霉素属多组分代谢产物,起抗菌作用的主要组分为C族复合物:C1、C2和C1a。庆大霉素产生菌代谢产物可开发的组分十分丰富,如庆大霉素C1a是合成抗耐药菌药物依替米星(Etimicin)的前体;庆大霉素B是进一步合成抗耐药菌药物异帕米星的母体;庆大霉素A、B、X是进一步开发抗原虫的良好药物;最新研究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具有抗HIV等功效。因此对该类稀有药用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大意义。
尽管人们对小单孢菌和庆大霉素的研究已近五十年,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一直未有重大的突破。青霉素在五十余年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效价提高了近万倍,而庆大霉素仅提高了几十倍,差别非常悬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链霉菌基因工程,已在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产量提高、组分改善及杂合抗生素生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小单孢菌中的应用进展缓慢。
依替米星是新型半合成庆大霉素,是中国独创的抗生素一类新药,已在多国申请专利,其知识产权得到了有效保护,需求量大,是本类抗生素临床首选药物。
但由于合成依替米星的母体是庆大霉素C1a(图1)。而庆大霉素C1a需要从庆大霉素产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才能得到。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庆大霉素产生菌的代谢产物是复合物,主要包括庆大霉素C1、C2和C1a等。这些复合物化学结构相近,理化性质相似,从中分离单组份庆大霉素C1a非常困难,导致庆大霉素C1a供不应求,且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层析分离周期长,收率低,料耗大,污染严重,提取精制工艺复杂,而且产品质量不稳定,与庆大霉素C1a结构相似的副产物随时出现干扰,给依替米星产品质量控制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药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难题。
若能获得专一性庆大霉素C1a产生菌,则以上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是极其巨大的,更重要的是给清洁生产,安全用药,提供了可靠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产庆大霉素C1a的工程菌。
该工程菌为灭活gntK功能的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 GK1101菌株,已于2011年9月13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 5245。
所述的工程菌的发酵方法,具体如下:菌株GK1101发酵前先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出产孢丰富的单菌落后,再转接于斜面培养基,37℃培养10天,挖块接种于种子培养基,37℃摇床培养28 h,转速为280rpm,然后按10%接种量转接于发酵培养基,37℃摇床培养124 h,转速为280rpm;所述种子培养基:葡萄糖0.1-1.0%,玉米淀粉1.0-2.0%,玉米粉0.5-2.5%,蛋白胨0.1-0.8%,黄豆饼粉0.5-1.5%,KNO3 0.05-0.10%,CaCO3 0.1-0.5%,pH6.5-7.5,发酵培养基:玉米淀粉3.0-6.0%,玉米粉1.0-2.0%,蛋白胨0.1-0.8%,黄豆饼粉1.0-4.0 %,KNO3 0.01-0.10%,(NH4)2SO4 0.1-0.5%,CaCO3 0.1-0.5%,淀粉酶0.001-0.025%,pH6.5-7.5。
所述的工程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菌株GK1101的筛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 gntK基因置换质粒的构建;
B. 置换质粒转化绛红色小单孢菌;
C. 转化子的筛选;
D. 工程菌组分的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大学;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5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相有机相搅拌装置
- 下一篇:植绒搅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