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式红外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1338.1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尚晓东;吴羊群;刘新斌;刘建军;叶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红外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触摸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的内置结构的红外触摸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一般由安装在触摸检测区域四周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红外对管阵列构成,该红外对管阵列包括红外发射管或红外接收管,并且红外发射管或红外接收管一一相对,使得红外接收管可以接收相应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当触摸检测区域内具有触摸物时,红外发射管或红外接收管之间的光线被触摸物阻挡,红外接收管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根据不能接收到红外光的红外接收管的位置信息就可以确定触摸物的位置信息。
现有技术中的红外触摸屏,一般都是将安装有红外对管阵列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一个边框内,并在边框内留有放置红外对管阵列及其他电子器件的空间,利用边框的强度和平整度来保持电路板的强度及平整度,但是由于边框和电路板的至少一面之间存在缝隙,电路板容易变形,即使使用泡棉压紧,也只是局部的点和点之间的接触,容易产生翘曲。如专利号为CN200620063264.2和专利号为CN200720190699.8的中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内容,这两个专利都是在边框的内部留有空腔,用于为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避位,这种结构的触摸屏一方面增加了红外触摸屏的厚度,如果将此种结构的红外触摸屏安装在显示器的内部,很难将显示器做到很薄的程度;另一方面,位于空腔内的电路板也容易产生翘曲变形,严重时会影响红外触摸屏的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印刷电路板的平整性,且厚度较小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也就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印刷电路板折弯或翘曲,并且能够减小厚度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置式红外触摸屏,包括触摸面板、其上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印刷电路板、位于印刷电路板上面的扁平状上支撑件、位于印刷电路板下面的扁平状下支撑件以及位于红外发射管和/或红外接收管前面的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上设置有与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下表面的电子器件相配合的、用于为所述电子器件避位的避位孔和/或避位槽,所述上支撑件、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下支撑件三者相互夹紧连接。具有这种结构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通过上支撑件、印刷电路板和下支撑件三者夹紧形成类似三明治一样的结构,可以增强印刷电路板的强度,防止印刷电路板折弯或变形,也可以降低红外触摸屏的厚度。
如上所述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为了方便透光片的固定,并防止透光片折弯,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透光片的透明承载体,所述承载体位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或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前面,所述透光片设置在所述承载体的面向所述触摸面板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触摸面板的边缘的外围,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和所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通过使印刷电路板和触摸面板共面,可以进一步降低红外触摸屏的厚度。
如上所述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为了加固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触摸面板之间的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触摸面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靠近所述触摸面板的边缘具有多个矩形凹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相邻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矩形凹槽相配合的矩形突起,所述矩形突起卡接到所述矩形凹槽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触摸面板之间通过胶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所述上支撑件、所述下支撑件、所述承载体通过胶体粘接、螺钉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固定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内置式红外触摸屏,为了进一步加固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触摸面板之间的连接,所述承载体的靠近所述触摸面板的一侧延伸到所述触摸面板上,其中延伸的部分搭接在所述触摸面板上。通过承载体的强度,将上支撑件、下支撑件和印刷电路板固定在触摸面板的周围,使固定更加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