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红外触摸屏的透光部件、红外触摸屏及触摸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1320.1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9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尚晓东;吴羊群;刘新斌;刘建军;叶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红外 触摸屏 透光 部件 触摸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红外触摸屏的滤光框、超薄红外触摸屏及超薄触摸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一般由安装在触摸检测区域四周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红外对管阵列构成,该红外对管阵列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并且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相对,使得红外接收管可以接收相应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当触摸检测区域内具有触摸物时,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之间的光线被触摸物阻挡,红外接收管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根据不能接收到红外光的红外接收管的位置信息就可以确定触摸物的位置信息。
现有技术中的红外触摸屏,一般都是将安装有红外对管阵列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一个边框内,利用边框的强度和平整度来保持电路板的强度及平整度,这样一来,需要在边框内留有放置红外对管阵列及其他电子器件的空间,由于边框和电路板的至少一面之间存在缝隙,电路板容易变形,即使使用泡棉压紧,也只是局部的点和点之间的接触,容易产生翘曲。如专利号为CN200620063264.2和专利号为CN200720190699.8的中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内容,这两个专利都是在边框的内部留有空腔,用来为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避位,这种结构的触摸屏一方面增加了红外触摸屏的厚度,很难适应现在对超薄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位于空腔内的电路板也容易产生翘曲变形,严重时会影响红外触摸屏的性能。
另外,为了使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能够透过触摸屏或显示器的边框,从而被红外接收管接收,需要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前面安装透光装置,一方面可以起到透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滤除红外光之外的其他杂散光。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边框上留有一个透光窗口,将一个透光片安装在透光窗口内,一般情况下,透光片的强度比较小,需要一个专门的支撑件来支撑或固定透光片,这种结构的红外触摸屏需要分别开设制造支撑件和透光片的模具,成本高,制作程序复杂,也不适合应用在超薄的红外触摸屏上。
同样,由于受到现有技术的红外触摸屏厚度的限制,应用现有技术的红外触摸屏制成的触摸显示器,也很难做到很薄的程度,不适用于市场对超薄超窄触摸显示器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够适用于超薄红外触摸屏的透光部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使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印刷电路板的平整性,且厚度较小的红外触摸屏,也就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印刷电路板折弯或翘曲,并且能够减小厚度的红外触摸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厚度较小的触摸显示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红外触摸屏的透光部件,所述红外触摸屏包括正面设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印刷电路板,所述透光部件具有一扁平状透光体,所述透光体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避位的第一避位孔和/或第一避位槽。通过在扁平结构的透光体上设置避位孔或避位槽,可以使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占用透光部件的厚度,将该透光部件应用在红外触摸屏上能够降低红外触摸屏外框的厚度,同时也可以兼具透光和支撑的作用,不需要分别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正面支撑印刷电路板的支撑部件和放置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前面的透光膜或透光片,只需要开具一套模具就可以批量生产透光部件,制作工艺非常简单。
作为本发明上述透光部件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避位孔和/或第一避位槽的数量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避位孔和/或所述第一避位槽沿所述透光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避位孔和/或第一避位槽的体积略大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体积。对于这种结构的透光部件,可以使一个红外发射管或红外接收管对应一个第一避位孔。
作为本发明上述透光部件的改进,用于为所述红外发射管避位的所述第一避位孔和/或第一避位槽的形状为由一个矩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组成的尖顶房屋形结构,该尖顶房屋形结构的尖顶面向所述透光体的长边缘。对于这种结构的第一避位孔和/或第一避位槽,能够使透光体即作为透光部件,滤去除红外光之外的其他杂散光,也可以作为一个凹透镜,增大红外光束的发散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