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紫杉醇纳米微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30808.2 申请日: 2011-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2357071A 公开(公告)日: 2012-02-22
发明(设计)人: 计晓娟;杨汝铃;唐静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主分类号: A61K9/00 分类号: A61K9/00;A61K9/10;A61K31/337;A61P35/00
代理公司: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代理人: 郭云
地址: 400014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紫杉醇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疗药物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载紫杉醇纳米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先天性或后天性血管血管狭窄病变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常发生再狭窄。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所引起的新生内膜增生。微管抑制剂紫杉醇具有微管动力学稳定作用,抑制纺锤体的正常形成,且抑制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跨膜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因此其阻断细胞有丝分裂和增生的效果确切。实验表明紫杉醇可抑制VSMCs的分裂和增殖,在再狭窄模型中能明显减轻新生内膜增生。

紫杉醇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脂溶性高,在水中的溶解度<0.004g·L-1。口服几乎不吸收。现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由乳浮EL(cremoophor EL,含聚氧乙烯蓖麻油)/无水乙醇(50∶50,v/v)制成的无色粘稠状浓溶液,使用时用5%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稀释成0.3-1.2g·L-1溶液后静脉滴注3-24h,输注剂量为135-175mg·m-2,最大耐受剂量(MTD)为3h内输注225-240mg·m-2。虽然解决了紫杉醇的溶解问题,但由于毒副作用大,患者难以耐受。故开发新的剂型,尤其是供注射的靶向新剂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稳定性好的载紫杉醇纳米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载紫杉醇纳米微泡,其关键在于:所述微泡由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内含N2,所述类脂质双分子层包含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所述亲水基团链接紫杉醇,将紫杉醇载入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膜中,所述类脂质双分子层由卵磷脂、胆固醇、PEG-4000、葡聚糖、司班-80、甲醇、乙醚、3%~6%HSA(人血白蛋白)、紫杉醇标准品、PBS液体的复合构成。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载紫杉醇纳米微泡的制备方法,其关键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0.1~0.15g卵磷脂,0.04~0.06g胆固醇放入旋转蒸发仪的反应瓶中,加入乙醚溶解卵磷脂和胆固醇;40℃水浴,旋转蒸发仪工作,见反应瓶底部形成一层干燥薄膜结束反应,将乙醚回收入一个瓶子中,妥当保存;

(2)配置0.01M,PH=7.4的PBS缓冲液;

(3)在步骤(1)反应瓶中加入PBS液,45℃水浴,磁力搅拌器匀速搅拌,同时加入0.4~0.6gPEG-4000,0.07g~0.105g葡聚糖,0.1~0.15ml司班,均质振荡仪振荡6.0×103r/min  5min,超声空化5min;45℃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器搅拌,同时通入N25min;

(4)将(3)中所得粗混悬液依次通过微膜过滤得到多室纳米微泡混悬液;

(5)将1mg紫杉醇标准品溶于1ml甲醇,超声振荡1min,微型漩涡混合器振荡5min,得到1mg/ml的紫杉醇标准品;

(6)取步骤(3)制备的纳米微泡混悬液1ml,加入0.125ml 3%~6%HSA(人血白蛋白)与步骤(5)得到的5mg/ml的紫杉醇标准品0.125ml混合振荡10min,得到最终的载紫杉醇纳米微泡。

上述步骤(2)中缓冲液,由8.0g Nacl;0.20g Kcl;3.6g Na2HPO4·12H2O;0.25g KH2PO4加入约800ml-900ml三蒸水在磁力搅拌器搅拌约20min,最终定容到1000ml,后通过LanGe-Pump蠕动泵0.22μm滤膜过滤,15磅20min高压灭菌制得。

上述步骤(4)粗混悬液依次由0.45μm微孔滤膜过滤2次,0.22μm微孔滤膜过滤2次得到多室纳米微泡混悬液。

本发明所得的载紫杉醇纳米微泡进行检测

1.光学显微镜观察

取适量载紫杉醇纳米微泡混悬液,用PBS液体稀释5倍,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四个大格,压线的只计左侧和上方的。

微泡数/ml=4大格总数/4*104计数结果为8*109个/ml

载紫杉醇纳米微泡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呈圆球形,规则,大小均匀一致。(见图2)

2.荧光显微镜观察

载紫杉醇纳米微泡的荧光图片→(见图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8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