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恒流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0671.0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瑞清;金红涛;李嶷;刘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瑞清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谢静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性恒流控制器电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驱动恒流源负载的高效率线性恒流控制器,包含该控制器的芯片与驱动装置,以及包含所述驱动装置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光效高、寿命长、无辐射与低功耗等特点,发光二极管(LED)在照明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种恒流源负载,LED需要与恒压源负载不同的控制器。目前,工业界主要有两大类驱动LED的控制器。一类是开关恒流控制器,主要特点在于需要电感和变压器,在各种条件下效率一般都实现得较高,但同时成本也高。另一类是线性恒流控制器,它不需要电感和变压器,虽然在某些条件下效率很难实现得高,但是成本很低。
参照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线性恒流方案。其中,经整流桥180整流,再经电容105滤波之后,由全球照明电网提供的交流110V或交流220V电压转换为近似直流电压VIN。LED负载190和功率场效应管101以及恒流控制器100串接在一起。恒流控制器100用于实现恒流控制,功率场效应管101承担多余的电压和功率耗散,也就是散热。电阻103、稳压二极管104用以实现电压钳位,向功率场效应管101的栅极提供合适的直流电压。
由于控制器100实现了恒流控制,控制器100和功率场效应管101消耗的功率为
PLOSE=I*(VIN-VLED)
其中,I表示由控制器100决定的LED电流。因交流电网电压基本不变,所以VIN基本不变。那么,决定PLOSE高低的唯一参数就是VLED。VLED越小,PLOSE就越大,控制器的效率就越低,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显然,产生的热量越多,电路散热成本就要相应增加,同时控制电路的寿命也受到影响。正是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使得线性恒流控制器目前只能在VIN与VLED的差较小的情况下适用。
例如,交流电网电压为220V,负载190由40颗20mA LED串联而成,每颗LED的正向导通电压为3.3V,那么
PLOSE~0.02*(1.414*220-40*3.3)=3.6W
效率为
η=PLED/PIN=2.64/6.22=42%
控制器的效率比较低,无用热功率PLOSE高达3.6W。这样不仅造成能源的白白浪费,而且必然需要更高的散热成本来散发如此高的热量,比如需要加装大的散热器。
又如,交流电网电压仍为220V,负载190由80颗20mA LED串联而成,每颗LED的正向导通电压3.3V不变,那么
PLOSE~0.02*(1.414*220-80*3.3)=0.9W
效率为
η=PLED/PIN=5.28/6.22=85%
可见,VLED增大,控制器的效率明显高于上例,无用热功率PLOSE也要低得多。
实际上,效率低下的缺陷是限制线性恒流控制器应用的最主要原因。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能够实现高效率并且继续维持低成本,线性恒流控制器的应用范围将会相应扩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率线性恒流控制器的解决机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提供线性恒流控制器、芯片、驱动恒流源负载的装置以及照明灯具而实现。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恒流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经恒流源负载连接至输入电压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压源提供对交流电网电压整流的单向脉动电网电压,所述控制器包括:电网电流控制电路,基于一来自所述输入电压源的分压信号和一经放大的误差信号,控制在所述单向脉动电网电压的取电流窗口内获取电网电流;以及误差放大电路,基于经所述电网电流控制电路流出的电网电流的检测信号,确定所述电网电流的平均电流,以及产生所述经放大的误差信号。
在第一方面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恒流源负载的两端并联一电容,用以对所述电网电流进行平滑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瑞清,未经许瑞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甜佛手瓜咸菜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配方藕粉圆子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