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0378.4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广冈幸治;杉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2D1/14 | 分类号: | B62D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田*;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中的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这种操作杆构成具有倾斜(tilt)和伸缩(telescope)功能的转向装置,在对这种操作杆进行组装时,能够简单迅速地在杆上安装旋钮,并且能够实现极其牢固的安装。
背景技术
在具有倾斜和伸缩功能的转向装置上,为了调节倾斜和伸缩,设有用于锁定和解除锁定的操作杆。这种操作杆一般由金属制的杆和合成树脂制的操作旋钮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开2000-66750)公开了一种用于倾斜转向(tilt steering)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杆装置的构造。概括说明其内容,就是操作杆装置1由杆本体10和操作旋钮20构成,杆本体10通过用冲床将平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在杆本体10的前端部,在利用冲床对杆本体10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一体地形成旋钮安装部12。
该旋钮安装部12形成为锥形,即其前端部的板宽尺寸小于基部的板宽尺寸。而且在旋钮安装部12的两侧部,分别在操作旋钮20的压入方向形成多个大致三角形的卡止部15而形成锯齿状。另外,当在旋钮安装部12的两侧部冲压加工多个卡止部15时,旋钮安装部12被冲压成锥形截面,即破断侧的板宽尺寸小于剪断侧的板宽尺寸。
操作旋钮20通过合成树脂的喷射成形而一体成形,在其中央部形成凸起部22,该凸起部22上具有被压入旋钮安装部12进行安装的插入孔23。插入孔23对应旋钮安装部12,形成为开口侧宽而深处窄的锥孔状。插入孔23形成为四边形截面,该截面具有与旋钮安装部12的剪断侧的板宽尺寸对应的孔宽尺寸。从而,插入孔23的内壁面为四边形截面。
在插入孔23中,上下方向两侧的内壁面上分别形成突部24。并且,两个突部24、24成为与所述旋钮安装部12的各个卡止部15、15…对应的结构。所述突部24从插入孔23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内壁面向内侧伸出,并且突部24从插入孔23的开口端一直延伸到深处。两个突部24、24间的间隔尺寸设定为比旋钮安装部12的板宽尺寸小。
在对杆本体10和旋钮安装部12进行装配时,操作旋钮20利用其插入孔23的压入而被插入安装。此时,利用旋钮安装部12的多个卡止部15,使从操作旋钮20的插入孔23的四边形截面的内壁面向内侧伸出的两个突部24、24边受到推压边被压入。一旦操作旋钮20对旋钮安装部12的压入达到预定的压入深度,旋钮安装部12的多个卡止部15便分别咬入突部24而实现卡合。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开2000-66750
专利文献1的结构是,在所述旋钮安装部12形成的卡止部15只是咬入突部24。即,突部24是从四边形截面的内壁面向内侧呈圆弧状伸出,通过形成突部24,不让卡止部15咬入插入孔23的内壁面,以此减轻压入负荷。由于卡止部15只是咬入所述突出部24而卡止,因此卡止的范围极小,在旋钮安装部12与操作旋钮20之间,应对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很小。
即,卡止部15和突部24之间成为类似点接触的压入,因此压入负荷很小。然而,压入负荷小,应对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相应地就小。另外,由于突出24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尺寸难以控制,容易导致卡止部15的咬入量不均匀。而一旦卡止部15的咬入量不均匀,压入负荷及拔出负荷就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技术课题)在于,在组装构成转向装置的操作杆装置时,容易使压入负荷及拔出负荷稳定,同时减轻将旋钮压入到杆上时的压入负荷,并且使其安装极其牢固,且便于进行尺寸控制。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是一种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由杆本体和操作旋钮构成,所述杆本体具有锥形插入部,该锥形插入部的截面为四边形,且在上下方向两侧具有锯齿状的卡止部,同时其上下方向尺寸随着向前端延伸而渐渐缩小,所述操作旋钮具有锥形插入孔,该锥形插入孔的截面呈四边形,其上下方向尺寸随着从开口向深处端壁面延伸而渐渐缩小,所述插入孔由在上下方向相向的锥形基准面和在左右方向相向的内侧面构成,所述杆本体的锥形插入部与所述操作旋钮的锥形插入孔对应地形成,在所述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两个锥形基准面和所述内侧面的角落部位,形成从各锥形基准面向外突出并且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深处端壁面的沟槽,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卡止部越过各锥形基准面而向外咬入。
第2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沟槽相对于所述锥形基准面而在上下方向向外突出。第3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止部越过各锥形基准面及所述沟槽而向外咬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3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