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9644.1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波;仪垂杰;董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播种 行距 自动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目前一些农作物播种器的主架上设置有多个排种器,因此,播种器一次可以同时播种多行。对于不同的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肥沃程度的地块,对农作物的间距要求也不同,而且,播种器还可以对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因此不同的农作物对行距要求也不同。然而,目前播种器的排种器一般是固设在主架上的,因此所播种的行距是固定的,不能满足多样化播种的需求;也有一些播种器的排种器与主架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人工手动调节播种器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播种的行距,这种播种器作业效率低,浪费人力,而且人为主观调节间距,精度不高。由于精密播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节约良种的有效手段,显然该种播种器已不适应目前农机机械化程度的要求。
基于此,如何发明一种播种机行距自动调节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播种行距,提高作业效率以及行距精度,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播种器所播种的行距调节不方便、精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可以精确调节行距,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用于驱动排种器的驱动单元、用于采集驱动单元图像的摄像头、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的调节横梁、以及用于为所述中央控制器和驱动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采集图像的控制指令至摄像头,以及接收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并且对图像进行识别计算后发送间距调节指令至驱动单元,控制驱动单元沿调节横梁运动。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中央控制器识别驱动单元位于调节横梁上的位置,所述的驱动单元上设置有位置标识。
又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接收间距调节指令的驱动电机和与其固定连接的排种器连接器,所述的位置标识设置在排种器连接器上。
优先的,所述调节横梁上设有横梁齿条,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齿轮,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齿条带动驱动单元沿调节横梁运动。
其中,所述的位置标识可以为色标。
或者,所述的位置标识也可以为灯泡,所述灯泡由供电单元供电。
优选的,所述的摄像头为CCD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为工控机。
所述供电单元为供电电压为24V的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器计算、控制,可以自动调节播种行距,无需人工手动调节,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对行距进行调节,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调节行距精确,满足农作物精密播种要求,进而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节约良种。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行距调节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播种器所播种的行距调节不方便、而且所调节的行距精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播种器行距自动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行距,系统采集、计算当前排种器之间的距离信息,并且控制排种器移动至预设行距的位置,从而达到自动调节行距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