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圈形乌贼标志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9498.2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9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常文;李继姬;迟长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圈形 乌贼 标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生动物标记装置,尤其涉及圈形乌贼标志物。
背景技术
标志放流技术最初用于研究鱼类的洄游,通常是给鱼做上标记后放流,再根据标志鱼的回捕记录,绘制该鱼的洄游路线图和回捕分布图,用以推测其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利用标志鱼类的回捕率以及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数据,可以估算标志鱼类种群的变动,评价增殖放流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的标志技术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体外标记法和体内标记法。体外标记法包括切鳍法、颜料标记法(具体有染色法、入墨法、荧光色素标记法等)、体外标(包括穿体标、箭形标和内锚标)等;体内标记法包括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记法、生物遥测标记法等。
对于曼氏无针乌贼、金乌贼、长蛸等头足类来说,放流标志至今仍是个难题,乌贼等头足类受惊吓等刺激易喷墨死亡,故常用的标记方法所使用的刺挂、肌肉注射等操作将会导致被标记乌贼群体的高死亡率事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对标记乌贼体表无伤害、胁迫小、不影响生长、标记持久的圈形乌贼标志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圈形乌贼标志物,其具有2至5个柔性的标示板块,并且标示板块之间经具有弹性的流苏体相间连接呈环形;流苏体为至少4跟直径小于2毫米的细丝。标示板块上可记载放流信息,如No/Date/Tel等;流苏体和标示板块相间组合为一整体。流苏体的多根细丝分担弹性拉力,既保证了圈形乌贼标志物随乌贼生长而变大又能保证包被部分的皮肤的透气性,并且不存在阻碍乌贼游泳和摄食的标记附属物,紧贴乌贼身体,阻碍系数极小。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标示板块为塑料,流苏体为尼龙绳。或者,标示板块与流苏体采用一体化成型的硅胶。上述材料均抗海水腐蚀,具有标记效果持久的优点。
标示板块具有能镌刻文字的内表面,可有效防止乌贼钻洞等行为对标记信息的损坏。
由于本发明具有圈形乌贼标志物采用了2至5个柔性的标示板块,并且标示板块之间经具有弹性的流苏体相间连接呈环形;流苏体为至少4跟直径小于2毫米的细丝等结构,其具有结构新颖、对标记乌贼体表无伤害、胁迫小、不影响生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标示板块1、流苏体2、乌贼躯干3。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2,圈形乌贼标志物,其具有2至5个柔性的标示板块1,并且标示板块1之间经具有弹性的流苏体2相间连接呈环形;流苏体2为至少4根直径小于2毫米的细丝。本实施例优选7根直径为1毫米的尼龙绳细丝。标示板块1上可记载放流信息,如No/Date/Tel等,便于回收统计放流效果;流苏体2和标示板块1相间组合为一整体。流苏体2的多根细丝分担弹性拉力,既保证了圈形乌贼标志物随乌贼生长而变大又能保证包被部分的皮肤的透气性,并且不存在阻碍乌贼游泳和摄食的标记附属物,紧贴乌贼身体,阻碍系数极小。
标示板块1为塑料,流苏体2为尼龙绳。或者,标示板块1与流苏体2采用一体化成型的硅胶。本实施例优选标示板块1为塑料,流苏体2为尼龙绳这一技术方案。
标示板块1具有能镌刻文字的内表面。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圈形乌贼标志物套在乌贼头部和躯干的交接部即完成标记操作。
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4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