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9274.1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6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华;吴庆国;陈昆新;李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19/02 | 分类号: | F16L19/02;F16L13/1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栗仲平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性 复合材料 接头 | ||
1. 一种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管件的至少一端为锥形连接段,该锥形连接段管为外锥状或者内锥状;在该锥形连接段管上,沿周向均匀地设有若干条缝,各缝之间平行;同时,设有与该复合材料管件配合使用的金属锥管与金属收紧锥套;所述的金属锥管分三段:第一段是锥度部分,中段是外螺纹部分,第三段为连接段部分;所述金属锥管中段部分的外螺纹底径稍大于复合材料管的外径;所述锥度部分小端的直径等于复合材料管的内径;所述锥度部分的长度等于复合材料管的管口加工的缝的深度;所述的金属收紧锥套分两段:小端的一段设有内锥度,其内锥度和“所述金属锥管锥度部分与复合材料管件锥形连接段的锥度相加以后形成的锥度”一致;金属收紧锥套小端直径等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径;所述金属收紧锥套的大端的一段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所述金属锥管中段的外螺纹相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锥管连接段的结构采用螺纹、卡口或法兰盘。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锥管第一段的锥度部分采用“小斜度”,所述“小斜度”是指:如1:10的锥度;当连接处结构承受外界分离力要求越强时,采用略大的斜度,反之采用略小的锥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管件适用于各种材质及壁厚的复合材料管。
5. 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其特征在于,金属锥管与金属收紧锥套采用殷钢制造;所述的殷钢是具有零膨胀特点且性能优异的结构钢。
6. 一种权利要求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与其他零件/部件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⑴. 在复合材料管的至少一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将复合材料管连接端车削成较薄的锥形管,形成外锥状或者内锥状;
⑵. 在复合材料管的锥形连接段加工出若干条缝隙;
⑶. 根据复合材料管锥形连接段的形状,分别选择步骤⑶-a或步骤⑶-b:
当复合材料管锥形连接段采用外锥状时,采用⑶-a:将复合材料管锥形连接段的端部穿过具有内锥度的金属收紧锥套;
当复合材料管锥形连接段采用内锥状时,采用⑶-b:将金属收紧锥套通过配合螺纹预先连接到金属连接件上,但是不完全收紧;
⑷. 在复合材料管接头处的内外管壁及锯开的缝中间均涂零膨胀胶粘剂;
⑸. 将金属锥管锥度部分插入复合材料管有缝隙的一端,利用金属锥管的锥度张开复合材料管的管口,直到管口端面与金属锥管中段侧面贴合;
⑹. 根据复合材料管连接端的形状,分别选择步骤⑹-a或步骤⑹-b:
当复合材料管连接端采用外锥状时,采用⑹-a:将金属收紧锥套的内螺纹与金属锥管中段的外螺纹配合、拧紧;
当复合材料管连接端采用内锥状时,采用⑹-b:将金属收紧锥套拧紧;
⑺. 等待所述的胶粘剂固化。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与其他零件/部件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与步骤⑶之间,增加有步骤⑵-A:将金属锥管的无锥的一端与准备连接的零件/部件固定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复合材料管件接头与其他零件/部件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零膨胀胶粘剂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2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电机安装托架
- 下一篇:一种金融自助设备业务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