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离合器式的过渡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29137.8 | 申请日: | 2011-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招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H7/02;F16D27/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渡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轮内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内嵌离合器式的过渡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离合器直接安装在发电机一端,由于安装空间有限,所以电磁离合器中绕置的线圈较少,磁性吸持力不够。而目前新能源混合动力车上采用的发电机功率大,传递转矩大,且转速高,使原有的电磁离合器、皮带轮、轴承、皮带温度升高较快。电磁离合器在高温下工作时,其磁性吸持力下降,易出现打滑,造成电磁离合器磨损较快,如果不及时调整电磁离合器中的摩擦片与离合器主动盘间的间隙,极易出现电磁离合器、皮带轮、皮带、轴承烧损,从而使电磁离合器维护周期短,短时间就要求调整电磁离合器中的摩擦片与离合器主动盘的间隙或更换部件,维护成本高。同时,电磁离合器中的摩擦片与离合器主动盘的间隙调整,需要拆开皮带轮,通过加或减少垫环来调整间隙,操作极其繁琐,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与离合器主动盘的间隙调整方便的内嵌离合器式的过渡轮结构。
本发明内嵌离合器式的过渡轮结构,其包括一级皮带轮和二级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和曲轴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与一级皮带轮由传送皮带连接,二级皮带轮与曲轴皮带轮由传送皮带连接,一级皮带轮和二级皮带轮间由电磁离合器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线圈、离合器主动盘和摩擦片,线圈绕置在一级皮带轮内,摩擦片固定在一级皮带轮中与二级皮带轮相对的端面上,离合器主动盘固定在二级皮带轮中与一级皮带轮相对的端面上。
本发明中,所述二级皮带轮另一端面设有轴盖,轴盖由内六角螺钉固定在二级皮带轮端面,螺钉外套上有调整螺母,调整螺母套设于调节套内一端,调节套内另一端套设有二级皮带轮轴承,打开轴盖,旋转调整螺母,带动旋转调节套,促使二级皮带轮及离合器主动盘远离或靠近摩擦片。
所述电磁离合器未吸合时,摩擦片与离合器主动盘的间隙为0.4-0.5cm。
所述一级皮带轮另一端设有顶丝杆。
所述一级皮带轮由螺母固定在顶丝杆上。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增大电磁离合器线圈,提高磁性吸持力,避免打滑;将电磁离合器与皮带轮设成一体,减小安装体积;电磁离合器中的摩擦片与离合器主动盘间隙的调整不需拆开皮带轮,方便电磁离合器内的间隙调整;延长电磁离合器、皮带轮、皮带轮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过渡轮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嵌离合器式的过渡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发明内嵌离合器式的过渡轮结构,其包括一级皮带轮1和二级皮带轮2、发电机皮带轮3和曲轴皮带轮4,发电机皮带轮3与一级皮带轮1由传送皮带5连接,二级皮带轮2与曲轴皮带轮4由传送皮带5连接,一级皮带轮1和二级皮带轮2间由电磁离合器6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6包括线圈61、离合器主动盘62和摩擦片63,线圈61绕置在一级皮带轮1内,摩擦片63固定在一级皮带轮1中与二级皮带轮2相对的端面上,离合器主动盘62固定在二级皮带轮2中与一级皮带轮1相对的端面上。
采用以上结构,线圈61安装在一级皮带轮1内部,由于一级皮带轮1内空间较大,所以电磁离合器6可加大线圈61,从而增大磁性的吸持力,避免打滑,且结构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股份公司,未经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