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闩锁效应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8769.2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4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宏;杨文韬;张金平;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1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闩锁 效应 绝缘 栅双极型 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更具体的说,涉及抗闩锁效应的IGBT器件。
背景技术
功率器件作为当代电力电子技术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近几十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功率器件一直向着高频率,高耐压,低损耗的方向发展。IGBT作为一种栅极控制的开关器件,利用电导调制效应降低了器件的导通压降,迎合了功率器件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中高压开关,中频变频器不可或缺的功率产品。
传统的IGBT器件结构如图1所示,N型源区8,P型基区7,N-漂移区3和P+集电区2形成类似于晶闸管的PNPN四层结构。IGBT的PNPN四层结构可以看作一个PNP晶体管同一个NPN晶体管的连接。其中PNP晶体管的发射极为IGBT的集电极1,接高电位;PNP晶体管的基极同NPN晶体管的集电极是同一个区域,即IGBT的N-漂移区3;PNP管的集电极同NPN管的基极相连是同一个区域,即IGBT的P型基区7;NPN管的发射极为IGBT的发射极10,接低电位。在正向导通状态下,IGBT栅极5为高电位,IGBT结构的MOS沟道开启,有大量电子流入N-漂移区(即PNP管基极)。同时,IGBT的集电极即PNP晶体管的发射极为高电位,此时,PNP管中发射极压降超过PN结开启电压,使PNP管的发射区向N-漂移区中注入大量空穴,在N-漂移区内形成大注入效应,从而获得低的正向导通压降。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由于NPN管的共基极放大系数较小,NPN管的发射结压降较低无法使NPN管开启,因而不会发生晶闸管的闩锁效应。但当IGBT的电流较大或P型基区的电阻过高,在IGBT P型基区两端的压降超过PN结开启电压时,将使NPN管的发射极压降超过开启电压导致NPN管导通,发生闩锁效应。此时PNPN结构相当于开启状态下的晶闸管,当αPNP+αNPN≥1时无论沟道是否开启,电流形成一个正反馈不会消失,栅极失去对IGBT的开关控制作用。此时由于电流的正反馈,器件电流会不断增加,最终烧毁芯片。由于这个寄生NPN晶体管的存在,IGBT在一定情况下就有发生闩锁效应的风险。因而,在设计IGBT芯片时,如何避免闩锁效应的发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为了避免IGBT器件闩锁效应的发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降低PNP管共基极电流增益αPNP。由于导致NPN管PN结开启的压降是由空穴电流造成的,降低αPNP有助于减小空穴电流,从而达到避免NPN管PN结开启的效果。然而这会导致N-漂移区的电导调制效应降低,使器件的正向压降增大,这是不希望看到的。2)降低P型基区的电阻率。降低P型基区电阻率,能使器件在PN结开启前承受更大的电流。但是,随着电阻率的降低,掺杂浓度也会增大,这不利于MOS沟道反型层的形成,会导致器件阈值电压过大。3)减小N型源区的长度。N型源区下部的P型基区的电阻大小与N型源区的长度成正比,通过减小N型源区的长度可以减小P型基区的电阻,但这受到工艺条件的限制。
因而,如何在影响IGBT器件的正向压降,阈值电压和N型有源区长度的条件下,提高IGBT器件的抗闩锁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闩锁效应的不利影响,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闩锁效应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本发明利用离子注入、沉积或热生长方法或直接使用部分SOI硅片,在P型基区和N-漂移区的界面处设置一层隔离介质层,阻断N-漂移区中的空穴电流经过P型基区流进N型源区的部分电流通路,可以有效防止IGBT结构中寄生NPN晶体管的开启,避免IGBT中PNPN结构所导致的闩锁效应。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闩锁效应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如图2所示,在P型基区7和N-型漂移区3之间的界面处设置有一层介质隔离层1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8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亚硫酰氯电池及其供电控制电路
- 下一篇:接触网防雷支撑绝缘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