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广豆根组培苗叶柄的生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7679.1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9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缪剑华;韦坤华;李林轩;韦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广豆根组培苗 叶柄 生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培苗叶柄的生根方法,特别是一种广豆根组培苗叶柄的生根方法。
背景技术
广豆根,也称山豆根、南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是著名的广西道地药材和常用中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贵州亦有产,但产量较小。广豆根药材味苦、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以治疗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肝炎、便秘、黄疸、下痢、痔疾、秃疮、疥癣及蚊、虫、犬咬伤等。
广豆根的药用部位是干燥根及根茎,除了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使用外,医药工业还以广豆根作为原料,大量研制开发治疗肝炎的针剂、咽喉肿痛的片剂以及抗肿瘤的中成药,因此广豆根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广豆根的地域分布范围相当有限,常零星生长于石山岩缝之中;在自然条件下,广豆根开花结荚期的病虫害严重、种子成熟时容易自然脱落,且种子采收后活力容易衰退,这些常造成种子产量低、质量差,生产上难以实现大面积栽培。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经济利益,人们大量采挖广豆根资源,致使野生广豆根资源濒临枯竭。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从组培苗的叶柄中诱导产生大量不定根,可以为广豆根药材来源和有效成分的提取材料来源提供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豆根组培苗叶柄的生根方法,它能够快速获得大量根类材料,满足医药工业的需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广豆根组培苗叶柄的生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组培丛生芽壮苗培养:取广豆根组培丛生苗,接种到MS壮苗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3-27℃,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30天,丛生芽木质化后叶片展开,获得带三片叶片的带柄复叶,所述MS壮苗培养基为含1.0mg/L的6-BA、0.1mg/L的NAA、0.5mg/L的IBA、30g/L蔗糖和3.4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
(2)组培苗叶柄生根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带三片叶片的带柄复叶,从叶柄处切下,不带腋芽,将叶柄接种到MS生根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3-27℃,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30天,从叶柄基部萌发大量的不定根,所述MS生根培养基为含0.1-0.5mg/L的IBA、1.0-2.0mg/L的NAA、0-0.2mg/L的IAA、30g/L蔗糖和3.4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广豆根组培苗叶柄生根,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广豆根不定根,为广豆根药材来源和有效成分的提取材料来源提供新途径,以满足医药工业生产的需要。
(2)在MS壮苗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1.0mg/L的6-BA、0.1mg/L的NAA、0.5mg/L的IBA可促进丛生芽茎段长高、木质化及叶片展开。
(3)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培养方法,得到的叶柄生根率在95%以上,每个叶柄平均带6-8个根,根长为6-10厘米,直接收获后可作为有效成分提取的原材料,且带叶叶柄可重复作为诱导材料诱导生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广豆根组培苗叶柄的生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组培丛生芽壮苗培养:取广豆根组培丛生苗,接种到MS壮苗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3-27℃,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30天,丛生芽木质化后叶片展开,获得带三片叶片的带柄复叶,其中MS壮苗培养基中含1.0mg/L的6-BA、0.1mg/L的NAA、0.5mg/L的IBA、30g/L蔗糖和3.4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7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