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砼预制柱立式预制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6912.4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6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梅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预制 立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砼预制柱预制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地面非生产性辅助建筑如器材棚、器材库、机修车间、综采设备库等一般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目前,施工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多采用卧式预制方式,利用砖胎模叠层生产。使用这种方法工序繁杂,周期长,效率较低,必须等下层的预制柱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其上层柱方可浇筑砼。同时,占用施工场地范围较大,制成的砼面观感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筋砼预制柱立式预制法,将传统的预制柱翻转90°后进行施工。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筋砼预制柱立式预制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钢管架为底模支撑架,所述的底模支撑架是由横杆和立杆组成的框架,底模支撑架底部置入底模板,支撑架立杆间距为120~160mm,距地面8~12mm处设扫地杆,横杆间距为700~750mm;在距地面25mm处,设第一排横杆;第二排横杆设在850mm处,即柱子立面高度加上抹面的空间距离。底模采用钢模板,侧模板采用可能重复利用的防水竹胶合板;
第二步:浇注预制柱砼,等待6~10小时;
第三步:预制柱砼达到终凝以后可拆掉侧模板,重复利用;
第四步:底模支撑架在柱子砼强度达到75%以后,其两端支架与中间3个支架保留,其余均可拆下,周转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改变了传统卧式预制方式,节约了砖、砂浆等胎膜材料;作为侧模的防水竹胶合板可以周转使用,节省成本,减少了污染。
2、减少了等待时间,缩短了施工工期;预制柱侧模采用防水竹胶合板,使预制砼柱表面平整光滑、达到清水砼效果。
3、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处剖面图。
图中,1、底模支撑架,1-1、横杆,1-2、立杆,2、侧模板,3、底模板,4、预制柱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钢筋砼预制柱立式预制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钢管架为底模支撑架1,所述的底模支撑架1是由横杆1-1和立杆1-2组成的框架,底模支撑架底部置入底模板3,支撑架立杆间距为150mm,距地面10mm处设扫地杆,横杆间距为750mm;在距地面25mm处,设第一排横杆;第二排横杆设在850mm处,即柱子立面高度加上抹面的空间距离。底模采用钢模板,侧模板2采用可能重复利用的防水竹胶合板;
第二步:浇注预制柱砼4,等待6~10小时;
第三步:预制柱砼达到终凝以后可拆掉侧模板,重复利用;
第四步:底模支撑架1在柱子砼强度达到75%以后,其两端支架与中间3个支架保留,其余均可拆下,周转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梅,未经郑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原料制备干法短流程工艺
- 下一篇:土豆切削机专用L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