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程车的倾动装置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6645.0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凤星;兰建武;郭航宇;梅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工程车 倾动 装置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车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的倾动装置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应用上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工程车上采用了电子控制系统,使工业上各种操作更加精准方便。倾动装置是工程车上重要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作业中物体的平稳倾动及准确定位。
倾动装置的升降和倾动角度的控制是通过液压阀来实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阀芯对阀体的相对运动,使油路接通、关断或变换油流的方向,从而实现液压执行元件及其驱动机构的启动、停止或变换运动方向。
目前控制液压阀的阀芯在阀体内做相对运动的方式有手动、机动、电磁动、液动和电液动等。这些方式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液压阀阀芯相对运动行程的控制不够精确,并且如果出现赃物进入缝隙等情况,会发生液压阀卡紧,引起行程误差,甚至系统瘫痪,不能及时进行误差调整和状态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气动控制的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方便和快捷的用于工程车的倾动装置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复位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RST引脚连接,时钟电路的12M晶振的两个端口与单片机的XTAL2、XTAL1引脚对应连接,光报警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P11端口连接,声音报警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P10端口连接,按键的6条线与单片机的P20~P25端口对应连接,定位开关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P26端口连接;单片机的P00~P06端口与步进电机驱动芯片的CK1、CK2、CW、ENABLE、M1、M2、REFIN端口对应连接,步进电机驱动芯片的ΦA、Ф 、ΦB、Φ端口与步进电机[7]的线圈A+、A-、B+、B-对应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丝杆与液压阀的阀芯连接。
主程序模块、脉冲产生程序模块、按键功能程序模块、阀芯移动程序模块、误差调整程序模块、故障报警程序模块和阀芯复位程序模块写入单片机[5]的内部存储器。
所述的主程序模块的程序流程是:
S1-1、步进电机驱动芯片初始化,设置细分方式;
S1-2、设定死循环,实时检测按键状态;
S1-3、调用误差调整模块,将倾动装置定位在初始位置;
S1-4、调用按键功能模块,分别进行各个功能模块操作;
S1-5、结束程序。
所述的脉冲产生程序模块的程序流程是:
S2-1、P01口输出高电平;
S2-2、延时;
S2-3、P01口输出低电平;
S2-4、延时;
S2-5、结束程序。
所述的按键功能程序模块的程序流程是:
S3-1、扫描P2口的值;
S3-2、判断是否为0X3E,若是,则调用阀芯移动模块,传递前进7mm的参数;否则,执行S3-3;
S3-3、判断是否为0X3D,若是,则调用阀芯复位模块;否则,执行S3-4;
S3-4、判断是否为0X3B,若是,则调用阀芯移动模块,传递后退7mm的参数;否则,执行S3-5;
S3-5、判断是否为0X37,若是,则调用阀芯移动模块,传递后退5mm的参数;否则,则执行S3-6;
S3-6、判断是否为0X2F,若是,则调用阀芯移动模块,传递后退4mm的参数;否则,则执行S3-7;
S3-7、判断是否为0X1F,若是,则调用阀芯移动模块,传递后退3.5mm的参数;否则,执行S3-8;
S3-8、结束程序。
所述的阀芯移动程序模块的程序流程是:
S4-1、判断标志位a是否为1,若是,则执行S4-2;否则,执行S4-3;
S4-2、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使阀芯移动到前进7mm的位置,然后执行S4-11;
S4-3、判断标志位a是否为2,若是,则执行S4-4;否则,执行S4-5;
S4-4、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使阀芯移动到后退7mm的位置,然后执行S4-11;
S4-5、判断标志位a是否为3,若是,则执行S4-6;否则,执行S4-7;
S4-6、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使阀芯移动到后退5mm的位置,然后执行S4-11;
S4-7、判断标志位a是否为4,若是,则执行S4-8;否则,执行S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冲输送机
- 下一篇:用卤化酰胺作为杀生物剂控制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