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抑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6619.8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邢新会;王海胜;闫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A01N43/38 | 分类号: | A01N43/38;A01P1/00;A01P3/00;A01N6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抑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抑制剂。
背景技术
化学农药具有严重的污染性,长期使用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生物农药不仅安全性高、选择性强,而且具有易降解及活性高的特点,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发现,微生物源农用抗生素已成为化学农药的重要替代物,从而成为各国研究者的研究热点。
紫色杆菌素是细菌以L-色氨酸为前体物合成的一种吲哚衍生物。紫色杆菌素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清楚。紫色杆菌素中所有的C、H、N原子都来自色氨酸分子。紫色杆菌素的整个合成途径中涉及到5个基因vioabcde,分布在同一转录单元。VioC、VioD两者都归属单加氧酶家族,依赖NAD(P)H,在合成途径的结尾部分起一定作用。VioC对脱氧紫色杆菌素前体、紫色杆菌素前体均起催化作用,体内一旦缺失,只能合成紫色杆菌素前体。VioD只对脱氧紫色杆菌素前体起作用,体内一旦缺失只能合成脱氧紫色杆菌素。
自从19世纪末紫色杆菌素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生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发现它具有如下功能:
(1)广谱抗菌性
1945年Lichstein等用51株细菌(包括21个种)对紫色杆菌素粗提物进行抗菌实验,发现紫色杆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小的抑制性。随后,1983年Duran等用纯化后的紫色杆菌素进行抗菌试验,纯的紫色杆菌素与紫色杆菌素+10%脱氧紫色杆菌素的混合物抗菌效果一样。紫色杆菌素还可以抑制植物真菌病原菌如Rosellinia necatrix,可以抑制桑树根腐病。在体外紫色杆菌素还具有抗分枝杆菌如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a的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4μg/mL和128μg/mL,与对肺结核进行化学疗法中使用吡嗪酰胺(Pyrazinamide)的浓度相当。
(2)抗原生动物活性
紫色杆菌素具有杀锥虫和抗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的活性。
(3)抗病毒性
紫色杆菌素和10%脱氧紫色杆菌素的混合物对侵染Hela细胞的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有抵抗活性。
(4)抗肿瘤细胞
紫色杆菌素对成纤维细胞(V79)系有很高的细胞毒素活性。紫色杆菌素对白血病细胞(leukemia cells)、淋巴瘤(lymphoma)、肺、结肠以及由艾滋病毒(AIDS)引起的淋巴瘤都有很好的细胞毒性作用。
脱氧紫色杆菌素、氧化紫色杆菌素是紫色杆菌素的衍生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低,目前对其生物功能尚未开展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抑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抑制剂,包括式(I)所示的紫色杆菌素和式(II)所示的脱氧紫色杆菌素。所述微生物抑制剂还可包括式(III)所示的氧化紫色杆菌素。
所述微生物抑制剂具体可包括式(I)所示的紫色杆菌素和式(II)所示的脱氧紫色杆菌素;式(I)所示的紫色杆菌素和式(II)所示的脱氧紫色杆菌素的质量比具体可为89.6∶10.4。
所述微生物抑制剂具体可包括式(I)所示的紫色杆菌素、式(II)所示的脱氧紫色杆菌素组成和式(III)所示的氧化紫色杆菌素;式(I)所示的紫色杆菌素、式(II)所示的脱氧紫色杆菌素和式(III)所示的氧化紫色杆菌素的质量比具体可为12.7∶9.1∶78.2。
所述微生物抑制剂可为如下(a)或(b)或(c)或(d):
(a)将Citrobacter freundii(pCOM10)菌株的菌体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液;
(b)将(a)所述的提取液真空干燥得到的粉末(提取物甲);
(c)将杜檊氏菌(Duganella)B2菌株的菌体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所述杜檊氏菌(Duganella)B2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6;
(d)将(c)所述的提取液真空干燥得到的粉末(提取物乙)。
所述(a)中的所述提取的方法具体如下:将所述菌体重悬于无水乙醇中混匀,先-20℃冷冻30min,然后30℃振荡30min,最后12000g离心10min收集上清。所述振荡的参数优选为180r·min-1、振荡半径为1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日光温室底角组合式集热蓄热调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芹菜粉硝及其工业化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