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防扭伤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6351.8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丁思恩;丁思博;郑荣大;杜剑东;郑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3622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扭伤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防扭伤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鞋子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鞋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必备品,它具有保暖驱寒、承受摩擦冲击、防滑减震的作用,从而对人体足部施以保护。鞋主要由鞋面和鞋底构成,鞋子是否舒适,首先取决于鞋底,鞋底是鞋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它直接受到地面的摩擦冲击,同时将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给足部。鞋底从上到下包括内底、中底和大底。对于部分鞋来说,尤其是对于运动鞋来说,人们希望双脚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震动带来的伤害,以实现锻炼或竞技的目的,减震鞋底的出现满足了这种要求,减震结构不仅可以缓冲运动中地面对脚的剧烈冲击力,还有助于提高舒适感,减轻疲劳感。
目前运动鞋的缓冲减震功能主要是利用缓冲吸震功能材料来实现的,但这些缓冲吸震功能材料在取得较好的缓震功能的同时,也极大的削弱了运动鞋的稳定性能。如常见的鞋底减震设计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全封闭式减震气囊,然而减震气囊密封一旦被破坏,空气泄漏,便失去了减震效果,并且减震气囊又厚又软,当鞋底将地面冲击力传给足底时,减震气囊易歪斜,不能进行校正,无法使鞋底恢复原状保护足部不被扭伤;也有使用EVA高弹材料制作中底的,其减震效果仅仅依靠中底自身具有弹性而起到减震作用,其减震效果并不大,并且也不具有防扭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减震防扭伤鞋底,它既具有优良的减震功能,有效吸收、消除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又能自动恢复原形,防止鞋底过度变形,避免足部扭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防扭伤鞋底,从下往上包括有大底、中底和内底,其关键在于,在中底和内底之间还设置有抗扭骨架,所述抗扭骨架是TPU材质,所述抗扭骨架至少位于鞋底前掌和后跟之间的鞋腰部;
在抗扭骨架的两侧分别沿着此处相对应的中底和内底表面紧贴弯曲延伸有定位片,定位片分为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其中的上定位片从内底的底面两侧,紧贴弯曲延伸至内底的两外侧壁,下定位片从中底的上表面两侧紧贴弯曲延伸至中底的两外侧壁;
所述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交错分布,并且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地重叠交叉。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定位片从鞋底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然后分别向上和向下地折弯翘曲,具有中部镂空的上、下定位片呈类U环形,所述上、下定位片U环的两支脚朝向鞋底的中央部。
本发明的第三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定位片U环的两支脚交错布置,使每一个所述定位片的每一个支脚的两侧是相反方向的定位片的支脚。
本发明的第四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地所述抗扭骨架从鞋腰部延伸至后跟,所述上、下定位片将所述大底和中底的后跟环绕。
本发明的第五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所述抗扭骨架还从鞋腰部向前延伸至前掌,所述上、下定位片将大底和中底前掌的两侧紧贴嵌合,在与鞋底前掌相对应部位的抗扭骨架的中央部开设有缺口,使抗扭骨架仅布置在前掌的两侧边缘部。
本发明的第六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所述中底的后半部开设有贯通中底上、下表面的镂空部,在中底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环绕镂空部的环形凹槽。
本发明的第七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所述中底的两侧周边形状与所述U环的圆弧端形状相适配,所述中底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贯通中底左右两侧的横向凹槽,横向凹槽的两端位于中底两侧周边上相邻圆弧的交接凹处。
本发明的第八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所述大底是橡胶材质,大底的两侧周边形状与所述中底的两侧周边形状相适,在大底上设置有大底槽,大底槽的槽口位置与所述横向凹槽的槽口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的第九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在所述中底的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与所述下定位片形状相适配的半环形凹槽。
本发明的第十个技术方案在于,进一步,所述中底和内底是EVA材质,所述内底的上表面呈与足底相适的弧形,内底的周边具有向上延伸的侧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未经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