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冰箱聚氨酯泡沫发泡剂的连续回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5441.5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1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红;胡宏伟;毛聪;邵毅敏;傅俊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欧阳迪奇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冰箱 聚氨酯 泡沫 发泡剂 连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剂的连续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废旧冰箱连续无害化拆解处理过程中,回收处置聚氨酯泡沫释放出的大量发泡剂的废旧冰箱聚氨酯泡沫发泡剂的连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即PUR泡沫工业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其优异的绝热性能及稳定的化学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到2000年全球PUR泡沫的产量已超过860万吨,并仍然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
PUR泡沫中硬质PUR泡沫的耗量大约占40-50%。硬质PUR广泛应用于冰箱、冷库行业的绝热保温材料,大约占硬泡使用量的57.5%。
硬质PUR泡沫是由异氰酸酯及多元醇经聚合反应,并利用发泡剂的发泡作用而形成的体积密度小、隔热性能优良的泡沫塑料。上世纪90年代以前,PUR泡沫的发泡剂都是采用CFC-11型(即一氟三氯甲烷)。CFC-11常温常压为无色无毒不可燃气体,沸点23.8℃,密度1.494g/cm3,是一种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化学物质。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1996年以前,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以前全面禁止包含CFC-11在内的消耗臭氧层受控物质的生产及应用。
CFC-11在硬质PUR中的用量约为组分的15-20%,在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中经过6年的应用后仍有50%以上的残留。针对此类废旧设备的资源再生利用生产,欧洲《WEEE指令》,美国《TSCA》,中国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及《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中均明确要求对PUR中的发泡剂气体必须采取集中回收处置。
我国从2010年6月起在全国17个省市全面推广废旧家电集中回收处置制度。废旧冰箱的大规模连续处置给发泡剂CFC-11的回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针对PUR中的CFC-11连续回收主要采用将废旧冰箱整体破碎,利用负压风选方式将PUR泡沫分离出来进行单独细碎,同时将各阶段破碎产生的废气集中压入活性碳吸附塔中,利用活性碳的吸附作用收集废气中的CFC-11。此法生产需消耗大量的活性碳,以活性碳吸附饱和量20%wt,每台废旧冰箱PUR发泡剂800g计算,一次装碳3000kg的碳塔只能处理约800台冰箱即达到饱和。同时更换下的活性碳在进行脱附处理时又将造成二次污染。现有的这种PUR泡沫的CFC-11回收工艺严重影响废旧冰箱的连续拆解回收生产,同时此法对吸附PUR于泡沫固体颗粒中的CFC-11无法进行收集处置。
专利CN 101381474A和CN 101381475A提出将PUR泡沫置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破碎,同时在密闭容器加热至100-170℃,收集密闭容器中产生的废气,利用冷凝设备液化废气中的CFC-11,达到回收PUR中的CFC-11的目的。此方法仅针对PUR泡沫的处置回收工艺,破碎机在密闭空间破碎PUR泡沫,无法依靠自重有效排料,实际生产中处置效率较低。废旧冰箱的连续拆解回收生产采用整体破碎、负压风选及旋风分离方式,若采用此方法一方面无法收集回收整体破碎和粗泡沫分选过程中释放的大量含CFC-11的废气,另一方面大幅度增加设备能耗。由于连续负压分选处理工艺将产生大量低浓度CFC-11废气,以每小时30台废旧冰箱处理系统为例,系统风量将达到5000m3/h,若直接进入冷凝工艺段,冷凝工序则需处理大量废气,设备能耗将大幅度增加。如何在废旧冰箱连续拆解回收处置过程中,高效、安全、连续地收集PUR泡沫中的气相CFC-11和吸附于PUR固体颗粒中的CFC-11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PUR泡沫发泡剂回收处置能耗大、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回收废旧冰箱聚氨酯泡沫发泡剂的连续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旧冰箱聚氨酯泡沫发泡剂的连续回收系统,包括用于从聚氨酯泡沫分离出发泡剂的分离装置、第一活性炭塔装置、第二活性炭塔装置、用于回收发泡剂的冷凝回收装置和设有发泡剂浓度传感器的大气排放口,所述的分离装置通过管道分别连接至第一活性炭塔装置和第二活性炭塔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一活性炭塔装置和第二活性炭塔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分别连接至冷凝回收装置和大气排放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5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机织针感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煤泥复合燃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