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活塞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及单腔活塞型制动气室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5079.1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聚强汽车配件厂(普通合伙)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121/08;F16D125/04;F16D125/06;F16D125/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55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弹簧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气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活塞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及单腔活塞型制动气室。
背景技术
制动气室可以分为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和单腔制动气室两大类。
储能弹簧制动气室为双腔制动气室,兼有充气和放气两个气路,通过充气和放气产生作用力,用于车轮制动。充气制动用于行车制动,放气弹簧制动用于停车制动和紧急制动。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类载重汽车的中、后轮制动。
单腔制动气室俗称前气室,通过充气产生作用力,用于行车制动。现在一般应用于各类载重汽车的前轮制动。
如图1所示,现有的储能弹簧制动气室为上气室和下气室两大部分组成。上气室用于行车制动,下气室用于停车制动。原来产品的下气室为活塞运动型,下气室为皮膜充气型。该产品经市场多年使用论证,存在以下缺点:
1.皮膜破损严重,占全部损耗率的75%。
2.使用寿命短,正常使用只能有6个月左右。
3.安全系数低。皮膜为橡胶制品,在其反复运动中,会产生变形、老化和瞬间破裂的现象,从而导致刹车瞬间失效。
4.漏气环节多。上气室由铝盖、皮膜、上盖对接,再由抱箍加紧。其中间为软接触,受力面积小,使用后皮膜会变软从而产生间隙,导致漏气现象的产生。
5.生产效率低。由于其配件繁多,装配过程多为人工操作,用人多,速度慢,所以生产过程难以控制,导致次品率高。
单腔制动气室的情况和缺点同储能弹簧制动气室的上气室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活塞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及单腔活塞型制动气室,简化制动气室的结构,提高制动气室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活塞储能弹簧制动气室,包括用于行车制动的上气室和用于停车制动的下气室,上、下气室与高压气体进出口相通,上气室包括上缸体、推杆和回位弹簧,在上缸体内设置沿上缸体滑移的上活塞,上活塞将上气室分隔为行车制动进出气腔室和制动腔室,推杆穿过上缸体在制动腔室内与上活塞连接,回位弹簧设置在制动腔室内推动上活塞回位,高压气体进出口与上气室的行车制动进出气腔室相通。
进一步地,下气室包括下缸体、活塞轴管、下活塞和储能弹簧,上、下缸体通过中隔板对接,下活塞与下缸体滑动配合,下活塞将下气室分隔为驻车制动进出气腔室和储能腔室,活塞轴管穿过中隔板与下活塞连接,活塞轴管与中隔板滑动配合,储能弹簧设置在储能腔室内。
进一步地,上缸体、中隔板和下缸体上具有连接孔,上缸体、中隔板和下缸体通过连接孔螺栓连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上活塞上设置密封圈。
进一步地,密封圈为V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活塞为碗形,包括底板和侧沿,侧沿指向制动腔室,上活塞通过侧沿贴合上缸体进行滑移。
在同一发明思路下,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为:一种单腔活塞型制动气室,包括缸体、推杆、高压气体进出口和回位弹簧,在缸体内设置沿缸体滑移的活塞,活塞将气室分隔为行车制动进出气腔室和制动腔室,推杆穿过缸体在制动腔室内与活塞连接,回位弹簧设置在制动腔室内推动活塞回位,高压气体进出口与行车制动进出气腔室相通。
活塞上设置密封圈。
密封圈为V型密封圈。
活塞为碗形,包括底板和侧沿,侧沿指向制动腔室,活塞通过侧沿贴合缸体进行滑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活塞充气运动代替皮膜充气运动能更快的传递作用力,回位速度快;活塞采用性能极佳的V型密封圈,密封性能好,更加抗磨损、抗老化,使用寿命是皮膜的3-5倍。而这样改进的最大优势是V型密封圈永远不会发生瞬间大漏气,因而制动气室也就永远不会瞬间失效,这样避免了很多由制动气室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皮膜一旦破损,制动气室会瞬间失效。
2.采用活塞推杆一体化代替推盘顶出式,能更好的传递力量,不偏差,稳定性好。而且其制作简单,牢固可靠,使用寿命大大加长。
3.上气室一体化,不使用抱箍连接,能有效地减少气室的漏气点,避免了原来此连接处的漏气现象。并且减少了制作成本,使得制作过程能更好的控制,合格率大大提高。
4.中隔板连接下气室的改变有以下优势:
1)能减少原来铝盖破裂的现象(原来铝盖的破损率在5%左右)。
2)中隔板有上下定位作用,使气室总成的中心线更佳,并且上下连接方便、牢固可靠,减少漏气现象的发生。
3)减少制作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聚强汽车配件厂(普通合伙),未经常州市聚强汽车配件厂(普通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50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照明装置
- 下一篇:钢水处理用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