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沼气工程用发酵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4959.7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5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段国有;沈建文;李海龙;刘艳;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国有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58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 工程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沼气发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沼气工程用发酵罐。
背景技术:
沼气,其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能燃烧。每立方米纯甲烷的发热量为34000千焦,每立方米沼气的发热量约为20800-23600千焦。即1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后,能产生相当于0.7千克无烟煤提供的热量。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沼气除直接燃烧用于炊事、烘干农副产品、供暖、照明和气焊等外,还可作内燃机的燃料以及生产甲醇、福尔马林、四氯化碳等化工原料。经沼气装置发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肥料和饲料,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
一个完整的沼气发酵工程,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包括了如下的工艺流程:原料的收集、预处理、发酵装置(沼气池)、出料的后处理和沼气的净化与储存等,目前,预处理后的原料经过输送装置被送进发酵装置(沼气池)进行发酵进而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经过滤、净化供人们日常生产及生活使用或者储存,发酵装置是整个发酵工程的核心部件,传统发酵装置一般属于自然发酵,发酵温度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无法控制,这样就导致夏天天气热,产气量大,沼气用不完,冬天寒冷,气温低,产气量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沼气工程用发酵罐, 它是在发酵罐内设置温度计,用以监测发酵罐内的温度,同时在发酵罐上设置加热管,加热管将沼气罐与加热锅炉连通,用以冬天寒冷季节给发酵罐供暖,以保证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保证沼气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沼气工程用发酵罐,它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管及出气管,进料管及出料管设置在罐体的下部,并分别设置在罐体对应的两侧,罐体通过进料管连接储料池,罐体通过出料管连接沼渣处理装置,罐体顶部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连通罐体与沼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罐体上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连通罐体与加热锅炉,罐体上设置有温度计。
进一步,所述的罐体上设置有上循环管及下循环管,上循环管及下循环管均与循环泵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罐体上设置有人孔。
进一步,所述的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阀,加热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是是在发酵罐内设置温度计,用以监测发酵罐内的温度,同时在发酵罐上设置加热管,加热管将沼气罐与加热锅炉连通,用以冬天寒冷季节给发酵罐供暖,以保证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保证沼气产量。
2、本发明设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应用范围广,产气效率高,原料在罐体1内时间长,反应充分彻底,容器下部均匀设置有排渣管,可及时彻底的清除沼渣,以保证容器的容积,能稳定保证产气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循环管及进料管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出气管及出料管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沼气工程用发酵罐,它包括罐体1,罐体1上设置有进料管7、出料管3及出气管9,进料管7及出料管3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并分别设置在罐体1对应的两侧,罐体1通过进料管7连接储料池,进料管7上设置有进料阀6,罐体1通过出料管3连接沼渣处理装置,出料管3上设置有出料阀4,罐体1顶部设置有出气管9,出气管9连通罐体1与沼气净化装置,出气管9上设置有出气阀10,罐体1上设置有加热管13,加热管13连通罐体1与加热锅炉,加热管13上设置有截止阀5,罐体1上设置有温度计11,罐体1上设置有上循环管8及下循环管12,上循环管8及下循环管12均与循环泵连接,罐体1上还设置有人孔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国有,未经段国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