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装置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4808.1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郑刚;张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舟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拟 海滩 溢油 生物 修复 装置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微生物石油降解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海洋溢油实验的模拟装置大多在立方体反应池中进行,设备过于简单无法模拟海岸线,特别是海滩溢油的状况。虽然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已经发现了大量可以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实验室中试效果也较理想,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因此,本研究提供中试实验装置,尽可能的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状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的装置,由缸体、隔板、右温度计、左温度计、造浪器、控温装置和照明装置组成,缸体底部两边设有右出水管口和左出水管口,并相应设有右水阀和左水阀,在缸体中间设有一可卸载的隔板,将缸体分隔成左右2个空间,在缸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温度计和右温度计,从外部可观察到温度计的读数,缸体右侧安装有可卸载的人工造浪器,造浪器通过吸盘吸住缸体内壁,控温装置也通过吸盘吸住缸体内壁以固定,可卸载照明装置安装在缸体上部,人工造浪器和控温装置、照明装置分别通过插头连接外接电源。缸体材料选用透明的普通玻璃或有机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装置在海滩溢油生物修复和驯化石油降解菌群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的装置,可快速的模拟溢油生物修复情况,也可快速的培养和驯化石油降解菌群,比普通的立方体曝气池效率高,效果好。本发明设计合理,制备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通过本方法筛选出的菌群一、菌群二与单菌3XG-1,L2,1中XS,2XS-2,3XS-1,2中XD-16株单菌降解率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模拟海滩溢油生物修复装置,主要由缸体11、隔板3、右温度计4、左温度计5、造浪器6、控温装置7和照明装置8组成,缸体11底部两边设有右出水管口1和左出水管口9,并相应设有右水阀2和左水阀10,在缸体中间设有一可卸载的隔板3,将缸体11分隔成左右2个空间,在缸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左温度计5和右温度计4,从外部可观察到温度计的读数,缸体11右侧安装有可卸载的VP-201人工造浪器6,造浪器6通过吸盘吸住缸体内壁,HT-75W控温装置7也通过吸盘吸住缸体内壁以固定。在缸体上部安装对可卸载照明装置8,人工造浪器6和控温装置7、照明装置8分别通过插头连接外接电源。缸体11材料选用透明的普通玻璃或有机材料。
实施例2
(1)菌源样品获得:
水样采集采用无菌蓝口瓶静水层中收集水样约500ml,污泥样采集是从油污泥表层采集约0.5-1.0kg置于无菌器皿中,所有样品均应该在24h内进行富集培养或4℃下密封保存。
研究发现,海洋油污发生地及周边以前发生过海洋油污事故的地区降解油污菌种资源丰富,这些菌种承担着消除海洋油污的重任。本发明的菌源筛选样品来自舟山码头清洗船舶后产生的油污废水和污泥,这些废弃物含盐度大,上层漂浮一层浮油。
(2)菌群富集:
取水样10ml和污泥样品0.5g放于500ml一代富集培养基中,在25℃,140rpm下进行摇床富集培养约一天时间,即可获得一代富集菌群培养液;
经过第一步的富集培养后,按照一代富集菌群培养液:二代富集培养基=1:10的比例,将一代富集液添加到二代富集培养基中,在25℃,140rpm下继续富集培养约一天,至油水混合现象出现,即可获得二代富集菌群培养液;
然后取二代富集菌群培养液按照上述1:10的比例添加到三代富集培养基中,在25℃,140rpm下继续富集培养,至油水混合现象出现,至此富集完毕,得到三代富集菌群培养液。
所述一代富集培养组成如下:
Yeast extract 1 g/L
Peptone 5 g/L
尿素 1.6 g/L
K2HPO4 8 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未经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