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动态压缩层析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4734.1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周胜;邹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22 | 分类号: | B01D15/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动态 压缩 层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层析柱。
背景技术
随着制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分离和纯化复杂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为使样品得到有效的分离,色谱柱的装填必须满足床层的连续性、均匀性、稳定性和紧密性的要求。色谱柱的装填,尤其是工业生产规模的大直径柱的装填,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按照传统方法填装大直径的色谱柱,床层不稳定,会降低分离性能。
动态轴向压缩技术简称DAC,是能在各种规模的层析柱中保持良好分离效果的技术,也是当今制备色谱领域最佳的装柱技术。动态轴向压缩柱的核心技术是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来装柱、维持柱压和卸柱,活塞周边配备了特殊设计的密封圈能容许活塞上下自由滑动,同时又能保持高的密封压。应用范围广如:天然植物提取、合成药物、蛋白质和多肽的分离制备,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必备手段。目前,这种层析柱中的活塞运动和压力维持基本上都是采用电机通过丝杆来实现的。由于电机成本高,而且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导致层析柱的稳定性较差、丝杆寿命短、产生的压力不均匀;这也使得其不能应用于直径较大的层析柱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提供一种工作稳定、压力均匀、成本低的快速动态压缩层析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动态压缩层析柱,其包括圆筒形两端开口的柱管,所述柱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将所述柱管封闭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柱管中间设置有活塞,一软管穿过所述上端盖和活塞连通到靠近所述下端盖一侧的所述柱管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均贯通的加压口及泄压口,所述加压口管道连接液体加注设备,所述泄压口设置有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上设置监测所述柱管内腔压力的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加压口内侧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上设置贯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外侧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有堵头。
优选的,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将其两侧的所述柱管内腔密封的密封装置。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上端盖一侧的L形密封圈和靠近所述下端盖一侧的O形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贯穿的溶剂出口。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柱管上。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动态压缩层析柱采用液压的方式驱动活塞活动并维持压力。相比电机驱动,其在保持与分析柱相当的分离效果的前提下,还具有动力更稳定,更均匀,成本低、寿命长、柱效高、对称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应用于直径大的层析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动态压缩层析柱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动态压缩层析柱包括圆筒形两端开口的柱管10。柱管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盖12和下端盖14, 上端盖12和下端盖14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将柱管10两端封闭。柱管10中间设置有活塞16,一软管18穿过上端盖12和活塞16连通到靠近下端盖14一侧的柱管10内腔中。上端盖12上设置有加压口20及泄压口22。加压口20管道连接液体加注设备(未图示),可以直接使用液相色谱所使用的计量泵。泄压口22设置有安全阀24, 安全阀24可按需求调整安全压力。加压口20内侧设置有单向阀26。上端盖12上设置监测柱管10内腔压力的压力表28, 以即时测量压力。上端盖12上设置贯通的排气口30,排气口30外侧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有堵头32。活塞16的密封结构由一层L形密封圈34加一层O形密封圈36组成,L形密封圈34对上方的液体起到一个很好的密封效果,下方O形密封圈36阻止下方溶剂上流,同时对下方填料起到一个清理作用,使下方调料不至于进入L形密封圈34与柱管10的管壁之间,影响密封。下端盖14上设置有贯穿的溶剂出口38。
其操作方法是:
1. 将活塞16装入柱管10内腔中;
2. 将上端盖12安装到柱管10上,同时安装上合适的安全阀24;
3. 倒转柱管10,在柱管10中装入填料(未图示);
4. 将下端盖14安装到柱管10上;
5. 打开排气口30的堵头32,在加压口20通过计量泵注入溶剂,直到气体排空,加上堵头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