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氮化物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4491.1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车云;门三泉;张中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6 | 分类号: | C22C21/16;C22C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物 复合 处理 强度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氮化物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合金成分为Cu:2.0~3.2%,Mn:≤0.2%,Mg:0.2~0.5%,Cr:≤0.01%,Ni:≤0.01%,Zn:≤0.1%,Ti:≤0.15%,Si:≤0.5%,Fe:≤0.5%,碳氮化物MX(C,N)Y为炉料总质量的0.05~2.5%,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氮化物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其特征在于:上述碳氮化物MX(C,N)Y是指化学式为MxCy的过渡金属元素碳化物和化学式为MxNy的过渡金属元素氮化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氮化物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其特征在于:碳氮化物MX(C,N)Y中的M是指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ⅢB~ⅧB族、第一过渡系到第三过渡系的金属元素,包括稀土元素、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氮化物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其特征在于:上述碳氮化物MX(C,N)Y中的M是指Hf、Zr、Ti、Ta、Nb、V、W、Mo、Cr、Mn、Co、Ni或R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氮化物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其特征在于:上述碳氮化物Mx(C,N)y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Mx(C,N)y的物理形态为粉末状固体,聚集态颗粒度为20-2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氮化物复合处理的高强度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上述元素比例范围内,选定一组元素和碳氮化物,再根据需要配制的合金总量,推算出所需的每种单质金属的质量,编制合金生产配料表,并按配料表选足备料;
步骤二:先往熔炼炉中加入铝锭或熔融铝液,加热使之完全融化,按配方比例先加入步骤一选定的合金元素,使之完全溶解和熔化,精炼后在700~1000℃下保温;熔化过程在封闭环境内完成;
步骤三:使用氮气或惰性气体或氮气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加少量氯气,对熔体进行除气净化作业,同时使碳氮化物粉末以流态化方式随气体加入到合金熔体中;同时进行搅拌,使碳氮化物在合金熔体中分布均匀,并与合金熔体充分反应;变质剂加入完毕,继续通入保护性气体至反应完毕;静置、调温至680~730℃,合金液出炉,沿以下两种流程分别进行不同制品的铸造生产;
流程一:沿流槽倾倒出炉,至立式水冷铸造机系统,铸造加工用锭坯,特别是铸造厚度500㎜以上的大型扁锭和直径500㎜以上的圆棒;
流程二:转注入铸件的铸模中,使用金属型、砂型或混合型铸方式,采用重力铸造、压力铸造或差压铸造工艺,铸造铝合金铸件,特别是铸造大型、薄壁或复杂结构的铝合金铸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4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