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4283.1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于俊才;姜玉春;董士平;刘东;倪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3/00 | 分类号: | B21J3/00;B21J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空气锤 润滑 装置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蒸汽-空气锤是自由锻造机器的一种,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并通过活塞杆带动锤体上下运动。蒸汽-空气锤操作灵活,广泛用于中小型锻件的生产。良好的润滑能够保证蒸汽-空气锤正常工作,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润滑不良时会造成汽缸壁、阀套、盘根套、锤杆、导轨等部分发生严重磨损。蒸汽-空气自由锻锤一般采用油泵自动润滑系统进行润滑。
见附图1,油泵自动润滑系统主要包括:摇杆101、油泵102、连杆103、滑阀拉杆104、分配油阀105和连接油泵102、分配油阀105与各个供油点的铜输油管。油泵102固定在蒸汽-空气锤锤身上,其中盛满气缸油;连杆103与操纵杠杆系统中滑阀拉杆104相连,能够随滑阀拉杆104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并带动摇杆101摆动。系统工作时,滑阀拉杆104通过连杆103与摇杆101带动油泵102,油泵102中的润滑油经铜输油管输往分配油阀105,再经不同部位的铜输油管分别注入进气管106、阀室107、气缸108、密封函109(再经盘根均布在锤杆上)和左右导轨110进行自动润滑。该方式的润滑是通过齿轮油泵,靠操作过程中的外力连续运转,经过分油器将润滑油提到各润滑点。
但是,采用油泵自动润滑系统,由于油泵到各润滑点的输油管路长短不一,导致供油压力差别很大,盘根润滑不良,增加了锤杆的摩擦力,造成锤体在运动中拉伤导向面、锤体导向槽梯形导向面拉毛等现象,最终使得盘根、锤杆、汽缸和导轨等部件寿命缩短。其次,从油泵到各个润滑点,连接点较多,容易产生渗漏,导致供油量不足和油压降低,使润滑情况进一步恶化;油泵在锤身上很难固定,牢固性差,经常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对蒸汽-空气锤的各个部件的供油压力相近,能够对各个部件均匀润滑,延长盘根、锤杆、汽缸和导轨等部件的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包括:通过管子与设置在蒸汽-空气锤进气管道上的加油口相连的加油桶;
通过管子与设置在所述蒸汽-空气锤的进气管道上的加油口相连的加油桶;
设置在管子上靠近加油桶的第一阀门;
设置在蒸汽-空气锤的锤体上的油池,油池上设置有通孔,通孔连通油池与蒸汽-空气锤锤体上的导向槽。
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关闭蒸汽-空气锤进气管道上的进气阀;
12)打开第一阀门,使润滑油从加油桶流入蒸汽-空气锤的进气管道;
13)关闭第一阀门,打开进气阀。
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包括:通过管子与设置在蒸汽-空气锤进气管道上的加油口相连的加油桶;
通过管子与设置在所述蒸汽-空气锤的进气管道上的加油口相连的加油桶;
设置在管子上靠近加油桶的第一阀门;
设置在蒸汽-空气锤的锤体上的油池,油池上设置有通孔,通孔连通油池与蒸汽-空气锤锤体上的导向槽。
优选的,第一阀门到加油口之间还设置有存油室和第二阀门。
优选的,存油室为储油罐。
优选的,存油室为一段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连接管道。
优选的,油池由蒸汽-空气锤锤体顶部的凹槽及焊接在凹槽两端的油池侧板围成。
优选的,油池由底部定位凸起组成、顶部的集油盘和集油盘边缘的通孔组成。
优选的,油池为在蒸汽-空气锤锤体顶部加工出的集油腔,集油腔通过通孔与蒸汽-空气锤锤体上的导向槽相连通。
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关闭蒸汽-空气锤进气管道上的进气阀;
22)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使润滑油从加油桶流入存油室;
23)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打开进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2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