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油乳化液低温破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3827.2 | 申请日: | 201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兰;惠会明;周学军;畅坤;王磊;蒋欣;南天界;杨彦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3/04 | 分类号: | C10G3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油 乳化 低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涉及低温条件下原油脱水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原油乳化液低温破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破乳是目前我国原油脱水的主要方法,化学破乳法要求原油温度在35℃以上,投加破乳剂可以达到原油脱水的目的。因此,现有的原油脱水站均需要对原油进行加热,冬季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利用供暖系统对其进行加热,费用低,易于实施。但是停止供暖以后,原油温度降低至20℃~23℃,沉降罐中间层厚度明显增加,沉降罐运行不稳定,原油脱水效果差,含水率高,不达标。日产原油量减少数十吨,严重影响了脱水站的原油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是目前北方原油脱水站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多数原油脱水站拟采用新增加热设施或更换破乳剂的方法,但新增加热设施的费用昂贵,这将大幅增加原油脱水成本及操作的复杂性,很难实施。此外,更换破乳剂有很多弊端,破乳剂的专一性强,适应性差,要筛选出适应20℃~23℃条件下的破乳剂相当困难,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者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增添加热设施、不更换破乳剂的简单易行的低温原油破乳方法,按一定比例添加破乳助剂,降低中间层厚度,致使原油快速脱水,简单易行,同时有效降低破乳剂的投加量。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原油乳化液低温破乳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原油乳化液温度降低至20℃~30℃时,向进入沉降罐的原油乳化液中投加破乳剂,然后再加入原油总体积的5%~15%的破乳助剂,待原油乳化液与破乳剂、破乳助剂充分混合后,静置沉降2~5小时实现原油乳化液油水分离。
所述的破乳助剂为C4~C22脂肪烃、环烃或脂肪烃和环烃组成的混合烃轻质低黏油。
所述的原油乳化液为含水率为10%~40%的原油乳化液。
本发明发现C4~C22的脂肪烃、环烃或C4~C22的脂肪烃和环烃组成的混合烃轻质低黏油可有效用于原油乳化液低温破乳助剂的应用,特别是汽油作为破乳助剂效果十分显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目前我国采用化学破乳法原油脱水站,都需要加温至30℃以上破乳剂才能具有较好的脱水效果。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利用供暖系统对原油乳化液脱水系统进行加热,原油破乳问题不突出。但是一旦北方地区停止供暖,原油乳化液脱水系温度骤降至室外环境温度30℃~20℃左右时,通常在我国每年4月至11月沉降罐温度一直维持在30℃以下,脱水效果差,原油脱水不达标。如果重新增加热设施或更换破乳剂对于大型原油脱水站来说是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由于企业资金和实际运行种种问题,上述解决措施在实际过程中很难实施。而本发明涉及的原油低温破乳方法只需在原有已加入破乳剂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破乳助剂,无需改进加热系统,更换破乳剂,就能达到加温至30℃以上的脱水效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与此同时可降低原破乳剂投加量。
2、破乳助剂可回收利用
本方法中加入的破乳助剂为C4~C22脂肪烃、环烃或C4~C22的脂肪烃和环烃组成的混合烃轻质低黏油轻质低黏油,如汽油,混合烃(C5~C22)等,这些成分不会造成原油提炼的困难,而且它们的沸点较低,在下一步的原油提炼过程中可以回收利用。
3、节能
据报道,当产油量在12000~14000m3,将原油温度提高15℃~20℃,所需燃煤量8.5~9.9吨。本方法无需对原油乳化液进行加热,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不同原油乳化液添加不同剂量破乳助剂的脱水效果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不同原油乳化液添加不同剂量破乳助剂脱水效果随沉淀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添加破乳助剂前后温度对不同原油乳化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三种破乳剂在不同破乳助剂投量时的原油乳化液脱水效果。
图5为本发明三种不同破乳剂条件下投加破乳助剂后脱水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图5a-图5c为20℃分别投加破乳剂A-C与汽油助剂时,原油乳化液脱水效果随沉淀时间的变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3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开式齿轮的润滑脂组合物
- 下一篇:非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