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光灯型LED照明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3010.5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春;刘力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春;刘力群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王凤英 |
地址: | 300221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光灯 led 照明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灯具,特别涉及一种日光灯型LED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光灯依然在学校,办公和家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日光灯具有光通量大,照度分布均匀两大特点。要想用LED照明替代传统日光灯,就必须满足这两大特性。
LED照明的光通量问题,随着大功率高亮度LED的普及产生,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如何改善LED照明灯的配光特性,实现特定的照度分布一直是一个棘手的课题。传统上采用漫射灯罩或二次荧光等方法加以解决。但上述两种方法均会降低光源的照明效率,弱化LED照明的节能特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研发一种日光灯型LED照明灯具。在保障照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理想的照度分布是本发明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本设计方案采用光学透镜原理对LED光源进行照度分布调整。在几乎不降低发光效率的前提下,大幅改善了LED照明灯具的照度分布特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日光灯型LED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光源、聚光反射镜、配光透镜、PCB印刷线路板及支架,所述配光透镜作为灯具外壳设为管状结构,LED光源、聚光反射镜、PCB印刷线路板及支架均安装在管状的配光透镜内,LED光源沿直线等间隔排列焊接在PCB印刷线路板上,每一个LED光源均配有一个聚光反射镜,聚光反射镜和PCB印刷线路板固定在支架上,配光透镜的两端分别粘接固定在灯头上。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配光透镜的日光灯型LED照明灯,实现了相当明显的照度分布改善。本设计通过调整有效入射面曲率分布,可以实现不同的配光特性,从而提高了LED光源的利用效率。由于LED光源具有寿命长的显著优势,最新高亮度LED光源的寿命可以达到100000小时,24小时照明可以使用11年。因此,对比传统日光灯,本发明具有明显的节能、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配光透镜外表面为漫射凹槽结构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配光透镜外表面为圆形漫射凹痕结构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单面安装结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双面安装结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5是配光透镜内表面局部放大的配光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6是局部放大的配光凹槽入射面曲率A1~A7分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配光透镜外表面局部放大的漫射凹槽截面示意图。
图8是配光透镜外表面局部放大的漫射凹痕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 一种日光灯型LED照明灯具包括LED光源1、聚光反射镜2,配光透镜3、PCB印刷线路板4及支架5,配光透镜3作为灯具外壳设为管状结构,LED光源1、聚光反射镜2、PCB印刷线路板4及支架5均安装在管状的配光透镜3内,LED光源1沿直线等间隔排列焊接在PCB印刷线路板4上,每一个LED光源1均配有一个聚光反射镜2,聚光反射镜2和PCB印刷线路板4通过卡扣或螺栓固定在支架5上,配光透镜3的两端分别粘接固定在灯头上。
参照图5和图6,配光透镜3的内表面设有配光凹槽301。配光凹槽301的宽度设在0.2~2mm范围内。配光凹槽入射面的斜率的绝对值由配光凹槽深度的最高点向配光凹槽底部方向逐步减小至配光凹槽底部最低点,再由配光凹槽底部最低点逐步增大至配光凹槽底部中心点,连续重复平行分布于整个配光透镜的内表面。
图6中A1到A7为斜率连续变化的配光凹槽表面,A7为相邻配光凹槽的衔接部。A1为配光凹槽的截面中心点。以通过A1点的配光透镜截面直径为轴,配光凹槽截面为轴对称。通过调整有效入射面A1~A7的曲率分布,可以实现不同的配光特性。
参照图1和图7,配光透镜3的外表面设有漫射凹槽302。漫射凹槽302的宽度设在0.1~1.2mm 范围内, 漫射凹槽302深度为漫射凹槽302宽度的30%-60%,且平行分布于整个配光透镜3的外表面。
参照图2和图8,配光透镜3的外表面设有圆形漫射凹痕303。圆形漫射凹痕303的深度设在0.2-0.4mm范围内,圆形漫射凹痕303的半径等于圆形漫射凹痕303的深度,且分布于整个配光透镜3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春;刘力群,未经陈建春;刘力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3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车联网装置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骨科手术中实时定位导航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