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粒度的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2646.8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23/00 | 分类号: | B02C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矿 流程 矿石 粒度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粒度的确定方法,具体涉及碎矿流程所得矿石的粒度正好为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的粒度,属于选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碎矿与磨矿流程,是大多数选矿厂必不可少的作业,其根本目的就是减少矿石的粒度尺寸,为选别准备好解离充分的物料。
根据矿石物料的走向,原矿石首先进入碎矿流程,经碎矿流程中的碎矿设备破碎后,碎矿流程的产品再进入磨矿流程中用磨矿设备进行磨矿。由于碎矿设备和磨矿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作用均不相同,因而他们所处理的矿石粒度对大小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碎矿与磨矿设备都是耗能巨大的设备,磨矿设备能耗相对更大。为了有效地降低碎矿与磨矿流程的能量消耗,人们常常采用“多碎少磨”的工艺。但是,过多地破碎虽然降低了入磨物料的粒度,使磨矿流程的能耗降低,它也必然带来碎矿流程能耗的增大,甚至由于矿石性质与破碎设备的性能不匹配导致碎矿流程能耗明显的增大,从而使碎矿与磨矿流程的总能耗有可能更大。
因此,为使碎矿与磨矿的总能耗减小,提高碎矿与磨矿流程的工作效率,必须确定矿石物料破碎流程产品是否为磨矿流程所需矿石最适宜粒度尺寸,再进入磨机磨矿。
发明内容
为减小碎矿与磨矿的总能耗,提高碎矿与磨矿流程的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粒度的确定方法,以实现矿石物料在碎矿流程后的粒度正好为磨矿流程所需矿石最适宜的粒度。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粒度的确定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取一种矿石,将其制成粒度不同的自然矿块,分别对这些矿块进行强度测定,然后对粒度与对应的强度进行分析,找出强度突变处对应的粒度范围,即为该矿石在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粒度。
所述对粒度与对应的强度进行分析,是将粒度与对应的强度列表或绘制强度-粒度关系曲线图,找到强度突变处对应的粒度范围。
所述测定的强度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或抗弯曲强度。
所述自然矿块是指直接按自然形态制成粒度不同的用于强度测定的标准矿块。
所述粒度不同的自然矿块是粒度为1~600毫米的自然矿块。
一般而言,磨矿机械的施力方式是以磨剥和冲击为主,而破碎机械的施力方式则是以弯曲、折断为主。只有当被破碎矿石的强度性质与破碎机械的施力方式相一致时,碎磨效率最高,碎磨流程的总能耗最低。
根据固体物理学的观点,所有被破碎矿石的强度性质直接与矿石的粒度大小有关,即尺寸效应:矿石的强度随矿石粒度的减小而增加。这种增加,是一个由量变到突变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单位体积矿石所包含的裂纹数量的突变造成。所以在突变点的前后,就代表了矿石的两种不同强度性质。所以强度突变点前后对应的两种粒度的矿石,应用不同的施力方式破碎,即碎矿与磨矿。强度的突变处对应的粒度范围就是磨矿流程所需的粒度。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通过对粒度与对应的强度进行分析,能够确定适宜的碎矿粒度范围。该粒度范围的确定,使碎矿与磨矿流程以矿石性质调整所得和所需粒度,从而使碎矿和磨矿流程的总能耗降低,甚至达到最低,提高碎矿与磨矿流程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强度-粒度关系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粒度在1~100毫米的强度-粒度关系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强度-粒度关系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粒度在1~100毫米的强度-粒度关系曲线图;
图中,a为拐点,d为该拐点对应的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这些实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取攀枝花兰尖钒钛磁铁矿,将其直接制成粒度为1~600毫米的若干不同自然矿块,分别对这些矿块进行抗压强度测定,然后以横坐标表示矿块的粒度,纵坐标表示强度,绘制强度-粒度关系曲线图,见图1,从图2中可读出,该曲线上的拐点a所对应的粒度d为8~12毫米,即为该矿石在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粒度。
实施例2
取云南香格里拉华西斑岩铜矿矿石,将其直接制成粒度为1~600毫米的若干不同自然矿块,分别对这些矿块在55度的剪切角度下进行抗剪强度测定,然后以横坐标表示矿块的粒度,纵坐标表示强度,绘制强度-粒度关系曲线图,见图3,从图4中可读出,该曲线上的拐点a所对应的粒度d为12~16毫米,即为该矿石在磨矿流程所需矿石粒度。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26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碱减量制备仿棉面料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主动输出阻抗匹配的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