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1391.3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7/537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并网 逆变器 及其 开关 控制 时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属并网逆变器拓 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拥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势。但 由于电池板对地寄生电容的存在,使得并网逆变器开关器件的开关动作可能产生 高频时变电压作用在寄生电容之上,由此诱发的漏电流可能超出允许范围。高频 漏电流的产生会带来传导和辐射干扰、进网电流谐波及损耗的增加,甚至危及设 备和人员安全。
单极性SPWM全桥并网逆变器的差模特性优良,如输入直流电压利用率高 和滤波电感电流脉动量小等受到广泛关注。但同时产生了开关频率脉动的共模电 压(其幅值为输入直流电压),使得在光伏并网应用场合需要加入变压器隔离(低 频或高频),但高频脉动的共模电压对变压器的绝缘强度构成威胁,进一步增加 了制作成本。为了去掉单极性SPWM全桥并网逆变器中的隔离变压器,专利EP 1369985A2提出在全桥电路的桥臂中点间(交流侧)加入双向可控开关组构造 新的续流回路;专利US7411802B2仅在电池侧正端引入一支高频开关,同样可 以实现续流阶段太阳能电池端与电网脱离。但根据全桥电路高频共模等效模型, 为了消除单极性SPWM调制产生的高频共模电压,必须使续流阶段的续流回路 电位箝位在太阳能电池输入电压的一半,这样才能使共模电压完全消除,而并非 简单的使电池板与电网脱离。专利CN101814856A(已完成实质性审查和修回, 待批准)在专利US7411802B2的基础上加入箝位支路可将续流阶段的续流回路 电位箝位在太阳能电池输入电压的一半,大幅降低开关频率漏电流,单由于引入 的单向开关引起了漏电流正负半周不对程,增加了均压电容平衡电路的负担,另 外,与专利US7411802B2一样,在功率传输阶段电流需要流经三只功率管,增 加了导通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及其开 关控制时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可采用如下三种技术方 案:
技术方案一:
一种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分压电容支路、箝位支路、全桥基本单元 和续流支路;分压电容支路由第一分压电容Cdc1、第二分压电容Cdc2组成;箝位 支路包括第七功率开关管S7、第八功率开关管S8组成;全桥基本单元由第一功率 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第四功率开关管S4组成;箝 位支路由第五功率开关管S5、第六功率开关管S6组成。
其中第一分压电容Cdc1的正端分别连接太阳能电池正输出端、第一功率开关 管S1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集电极;第一分压电容Cdc1的负端分别连接第二分压 电容Cdc2的正端、第八功率开关管S8的集电极;第二分压电容Cdc2的负端分别连 接太阳能电池负输出端、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发射极、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发射 极。
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集电极、第五功率 开关管S5的集电极以及进网滤波器L1的一端。
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集电极、第六功率 开关管S6的集电极以及进网滤波器L2的一端。
第五功率开关管S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六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第七功率 开关管S7的集电极。
第七功率开关管S7的发射极连接第八功率开关管S8的发射极。
技术方案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1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钢型材焊机机头锁定装置
- 下一篇:翻板多功能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