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20700.5 | 申请日: | 2011-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田旭东;李江;张秀平;王汝金;吴俊峰;钟喻;贾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 |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汽缸 冷却 结构 滚动 转子 制冷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二氟甲烷(R32)制冷剂具有低全球变暖潜值(GWP)、无毒性且可燃性弱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兼顾减排、安全和节能等各方面要求、具有市场前景的替代制冷剂。在同等制冷量的前提下,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的机组充注量较使用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氯二氟甲烷(R22)作制冷剂的机组明显减少,不同冷量产品其最佳性能点对应的充注比例略有不同;二氟甲烷(R32)的理论热工性能略高于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全球变暖潜值(GWP)值适中,充注量仅为氯二氟甲烷(R22)的0.6倍,CO2减排比例可达77.6%,同时,二氟甲烷(R32)的可燃性在A2类工质中仅比氨(R717)略高,低于四氟丙烯(R1234yf)。然而,与氯二氟甲烷(R22),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二氟甲烷、五氟乙烷和1,1,1,2-四氟乙烷的混合物R407C的制冷剂相比,在压缩机效率相等的情况下,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时压缩机排气温度比使用氯二氟甲烷(R22)作为制冷剂高约19℃,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性能。另一方面,现有制冷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接近于绝热等熵,压缩机耗功大,排气温度偏高,过高的排气热量也增大了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负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时压缩机排气温度偏高,压缩机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改进结构,提供一种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圆柱筒状的壳体9,壳体9内轴向设有曲轴1,曲轴1的一侧上设有由转子12和定子11组成的电机,曲轴1的另一侧上依次设有上缸盖2、上活塞4a、中间板7、下活塞4b和下缸盖5,上活塞4a的外部套设有上汽缸8,下活塞4b的外部套设有下汽缸6,且上缸盖2、上汽缸8、下汽缸6和下缸盖5的轴向通过多个均布的螺栓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上汽缸8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一侧上汽缸8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上吸气口8.1和上叶片槽,上叶片槽内设有上叶片,上叶片的内端与上活塞4a的外圆周紧密接触;下汽缸6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下凸块;下凸块一侧的下汽缸6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下吸气口6.1和下叶片槽,下叶片槽内设有下叶片,下叶片的内端与下活塞4b的外圆周紧密接触;
所述中间板7近外圆周处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7.1,中间板7的外圆周侧面上设有一根引流管10,且引流管10的一端与联通孔7.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伸至壳体9外部;
与中间板7对应的上汽缸8下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上换热槽8.2,上换热槽8.2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8.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一端对应;
与中间板7对应的下汽缸6上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下换热槽6.2,下换热槽6.2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6.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另一端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引流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制冷剂进入汽缸冷却结构对压缩机进行冷却。液体制冷剂进入汽缸冷却结构后,对压缩机汽缸部件进行外部冷却处理,带走了汽缸内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可以使制冷剂的压缩过程达到和等温压缩过程相近的效果,通过对引流制冷剂进行参数控制,有效减小压缩机的能耗、降低二氟甲烷(R32)压缩后的排气温度,降温幅度可达10~2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
上图中序号:曲轴1、上缸盖2、螺栓3、上活塞4a、下活塞4b、下缸盖5、下汽缸6、下吸气口6.1、下换热槽6.2、中间板7、联通孔7.1、上汽缸8、上吸气口8.1、上换热槽8.2、壳体9、引流管10、电机定子11、电机转子12、上壳盖14、排气管15、下壳盖16、上叶片17、下叶片18、上吸气管19、下吸气管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07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脑针织横机牵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电脑横机上的换色基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