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内螺纹管筒的快速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0339.6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6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冰蔚;王佳;陈超;卢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4 | 分类号: | F16F9/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螺纹 快速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尤其是用于连接具有内螺纹管筒的快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应用或试验装置中,如摩托车前减震器的活塞杆为带内螺纹孔的管筒,在装配结束并加注液压油后安装螺纹端盖,最后进入装配线上的示功试验台测试减震器的示功特性,当检测出不合格品时,需要拆除端盖进行调整,如加减液压油或更换零件。为了避免多次拆装端盖浪费的工时及有可能对端盖上的密封圈造成损伤,并减少目前示功测试所用夹具夹紧管筒外径所需的较长时间,希望在安装端盖之前对减震器进行示功特性测试,测试合格后再安装端盖,对不合格的减震器进行调整后再进行测试,这样密封端盖就可一次安装而不反复拆卸,即节约了时间,又保证端盖密封的可靠性。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利用管筒自带内螺纹特征而设计的快速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内螺纹管筒的快速连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内螺纹管筒的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螺纹撑块1、转盘2、螺纹转盘3、固定盘4和圆柱销5;所述螺纹撑块1为三个相同横截面为扇形拼装的阶梯柱形结构,下端外圆设有螺纹,在上端面相同位置各设有一个销孔;所述转盘2为一开有大、中、小直径阶梯孔的短圆柱体,三段阶梯孔依次为大孔2a、中孔2b、小孔2c;所述螺纹转盘3外圆上端设有一段螺纹,下端为直径与大孔2a相同的圆柱面,上端面设有沉孔一3a,下端面设有沉孔二3b,在沉孔一3a底面距离中心周向均布有三个月牙腰形孔3c,月牙腰形孔3c两端的半圆弧之间由圆弧过渡相切,螺纹转盘3与转盘2通过螺钉连成一体;所述固定盘4的下端面设有与螺纹转盘3外螺纹相配的螺纹孔及与沉孔一3a间隙配合的圆凸台4a,在上端面设有沉孔三4b和若干螺孔,并在沉孔三4b底面设有三个向心均布的腰形孔4c;所述圆柱销5下部与螺纹撑块1紧配销接,中部与螺纹转盘3的月牙腰形孔间隙配合,上部与固定盘4的腰形孔4c间隙配合。
所述转盘2的上端面与固定转盘4的下端面设有间距δ1,所述螺纹转盘3的上端面与固定盘4螺纹底部端面设有间距δ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洁,为具有螺纹孔的薄壁管筒提供了一种连接快速可靠,避免了通过薄壁外圆夹紧不可靠,夹紧力过大时容易产生变形的缺点,并能双向承受较大载荷。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非连接状态);
附图2为图1俯视图;
附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5为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连接状态);
附图6为图5俯视图;
附图7为图5的C-C剖视图。
图中:1、螺纹撑块,1a、圆台,2、转盘,2a、大孔,2b、中孔,2c、小孔,3、螺纹转盘,3a、沉孔一,3b、沉孔二,3c、月牙腰形孔,4、固定盘,4a、圆凸台,4b、沉孔三,4c、腰形孔,5、圆柱销,6、管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本明用于摩托车前减震器活塞杆管筒与力传感器夹具连接为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图1为本装置在螺纹撑块1缩进状态时的结构图,装置由三个螺纹撑块1、转盘2、螺纹转盘3、固定盘4、三个圆柱销5及连接螺钉组成。螺纹撑块1是由阶梯轴在小直径段加工出螺纹并在大直径端面的同心圆周设有三等分布置的同直径销孔,然后沿轴线平行方向切除部分材料得到三个相同的横截面为扇形的阶梯柱形结构;转盘2上端面与固定转盘4下端面的间距δ1及螺纹转盘3上端面与固定盘4螺纹底部端面的间距δ2是为了在转动转盘2时,螺纹盘3相对固定盘4作螺旋运动时不相互干涉。螺纹转盘的沉孔二3b底面还设有一浅沉孔,目的是为了减小与螺纹撑块1的上端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转动转盘2时的摩擦阻力。固定盘4的圆凸台4b与螺纹转盘3的沉孔一3a为间隙配合,实现径向定位,保证螺纹转盘3与固定盘4同心。固定盘4可通过上端面所设螺纹孔与其它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盘4与力传感器连接。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在固定盘4设有三个圆周均布的径向腰形孔4c,腰形孔4c内装有圆柱销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03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