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FS水平角度调节执行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19428.9 | 申请日: | 2011-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李济林;杨波;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1/06 | 分类号: | B60Q1/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fs 水平 角度 调节 执行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FS水平角度调节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在夜晚行驶车辆,车辆照明的好坏与驾乘者的安全息息相关。传统的车辆前照灯系统在照明时不能根据照明环境的变化对前照灯的照明效果作出适当的调整,前照灯的光线与车辆行驶方向保持一致,在弯道、高速、乡村、城市以及不利天气等情况下存在照明暗区,车辆安全驾驶性能较低。
目前,应用在车辆上较先进的车辆前照灯系统是AFS(AdaptiveFront-lighting System,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可根据行驶路况和车辆状态的变化自动对灯光的照度分配进行最优化调节,使得车辆前大灯的照射光线与实际行驶路况相适应,其照射方向也不再与车辆行驶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从而增强了车辆前大灯的照明效果,提高车辆安全驾驶性能。AFS在调节前大灯的照明效果需要在车辆前大灯部分安装相应的执行机构,AFS通过控制执行机构带动前大灯运行,从而实现前大灯照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随动。但是,现有AFS执行机构的空间结构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控制精度较低,且安装空间大,从而限制了AFS在车辆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安装空间小的AFS水平角度调节执行机构,可实现前大灯照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随动调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AFS水平角度调节执行机构,包括照明组件和固定照明组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照明组件上接有一驱使照明组件做左右转动的驱动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照明组件固定在底座上,驱动装置与照明组件相连,驱动装置作前后方向给进运动,从而驱使照明组件沿其自身转轴作左右转动。这种通过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来带动照明组件转动,可实现照明组件的小角度转动的调节。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小,控制精度高,可实现前大灯照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随动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一种AFS水平角度调节执行机构,包括照明组件1和固定照明组件1的底座30,照明组件1上接有一驱使照明组件1做左右转动的驱动装置10。照明组件1固定在底座30上,驱动装置10与照明组件1相连,驱动装置10作前后方向给进运动,从而驱使照明组件1沿其自身转轴作左右转动,这种通过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来带动照明组件1转动,可实现照明组件1的小角度转动的调节。在这里前后方向分别指的是车头和车尾所在的方向。
如图1所示,所述的照明组件1外设有一固定框架20,固定框架20与驱动装置10相连接。将照明组件1和固定框架20连为一体,驱动装置10推动固定框架20作左右方向上的摆动,从而实现照明组件1在水平方向上照射角度的调节。
如图2、3所示,所述的固定框架20上下部位沿铅垂方向各设有一转轴21,两转轴21为同芯布置且分别安装在底座30上下两端所开设的安装孔311上,固定框架20外边缘上设有一凸耳22,凸耳22上开有连接孔221,驱动装置10与连接孔22相连。在具体实施方案中,优选将两转轴21设置在固定框架20上下部位的中部,凸耳22设置在固定框架20的四角处的外边缘上,这样既可以将固定框架20很好的固定在底座30上,又可以使得驱动装置30与固定框架20的转轴21之间的垂直距离处在一个最优化数值上,使得照明组件1需很小的角度或很大的角度的调节时,驱动装置10在前后方向的给进位移都能处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如图4所示,所述的驱动装置10包括连接固定框架20的连接件11和为连接件11进行前后方向给进运动提供动力的电机12,所述的电机12上接有输出轴13,输出轴13的悬置端设置成球形。所述的连接器11与输出轴13相连的一端开设有一凹槽111,所述的凹槽111呈收口状,凹槽111的槽口宽度与输出轴13的轴杆相匹配,凹槽111的槽底截面呈圆弧状,与输出轴13的球形端相匹配,连接器11的另一端卡接在连接孔221内。通过连接件11上设立的凹槽111与电机12的输出轴13的球形端相卡接配合,使得固定框架20在左右转动时,输出轴13的球形端头在凹槽111的槽底抵触配合并在槽内可以自由滑动,防止固定框架20和驱动装置10因固定框架20的转动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运控设备在线测试仪
- 下一篇:压铆机导正上模改进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