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湿式厌氧消化除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9357.2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虎;高尚;戴翎翎;董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湿式厌氧 消化 除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湿式厌氧消化除砂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泥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沉积物,及污水表面飘出的浮沫所形成的残渣的总称。目前,我国城市污泥年产生量已经达到3000万吨(含水率80%的脱水污泥)的规模,至“十二五”末期,预计将达到近5000万吨的规模。而我国污泥处理起步较晚,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存在“重水轻泥”现象,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领域的薄弱环节。目前涵盖了西方95%以上的主流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共有以下四种,深度脱水+填埋,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农用为主)以及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农用为主)。由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当今城市污泥处理的重心已由污染控制转向资源开发。因污泥的厌氧消化技术有诸多优点,成为国内外污泥处理的热点之一。
而污泥的厌氧消化依据总固体(TS)含量高低又分为湿式消化(TS≤12%)和干式消化(TS≥15%)两种。湿式消化技术在城市污泥消化、畜禽粪便厌氧消化、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等方面已经得到应用,各方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含砂量较高,其严重影响了城市厌氧消化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对机器的损耗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湿式厌氧消化除砂装置,该装置在于能去除污泥中所含砂质,同时能减少后续操作对机器的损耗,保证了城市污泥更充分的进行厌氧消化,从而较好的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泥湿式厌氧消化除砂装置,由进泥管1、消化气管2、搅拌器3、上清液管4、排泥管5、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污泥泵7和螺旋除砂装置8组成,其中: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为密闭容器,其顶部分别设有进泥管1和消化气管2,底部设有排泥管5,中上部设有上清液管4;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内底部通过管道和污泥泵7连接螺旋除砂装置8;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设有搅拌器3。
本发明装置主要去除污泥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中的砂质,是城市污泥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能有效减少后续操作对机器的损耗。其工艺步骤如下:
(1) 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启动
将含固率TS≤12%的城市污泥由进泥管进入厌氧消化反应器,同时利用搅拌器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城市污泥能均匀。
(2) 污泥砂质的去除
污泥因具有一定的含水率,同时通过搅拌器的搅拌,污泥中所含的砂质因重力而沉降于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底部,通过污泥泵将其抽至螺旋除砂装置,使污泥中的砂质能得以去除。
(3)消化气体及上清液排出
污泥在厌氧消化反应器内所产生的消化气体及上清液经由反应器上部排出。
(4)污泥回流
除去砂质的城市污泥经由污泥泵回流泵至该厌氧消化反应器内,进行厌氧消化,同时部分污泥由排泥管排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能有效去除污泥中的砂质;(2)减少后续操作对机器的损耗;(3)城市污泥能得以回流至反应器内进行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污泥湿式厌氧消化除砂装置的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进泥管,2为消化气管,3为搅拌器,4为上清液管,5为排泥管,6为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7为污泥泵,8为螺旋除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时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装置包含进泥管1、消化气管2、搅拌器3、上清液管4、排泥管5、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污泥泵7和螺旋除砂装置8。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为密闭,内设有搅拌器3,上部设有消化气管2及上清液管4,底部设有排泥管5和螺旋除砂装置8。使污泥能充分被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含固率TS≤12%的污水厂污泥由进泥管1被泵至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内,同时利用搅拌器3对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污泥进行搅拌,因污泥具有一定含水率,因此污泥中的砂质则因重力沉积于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的底部。利用污泥泵7将沉积于底部的含砂质较高的污泥泵至螺旋除砂装置8,污泥中的砂质被去除,同时利用污泥泵将不含砂的污泥泵回至进泥管1,从而进入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进行厌氧消化。在污泥进行厌氧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消化气体经消化气管2排出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内。而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内上清液则经由上清液管4排出。湿式厌氧消化反应器6内底部沉积的部分污泥则经由排泥管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