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并行免疫克隆聚类的SAR图像分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19066.3 | 申请日: | 2011-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缑水平;焦李成;费全花;杨静瑜;张向荣;庄雄;徐聪;杨淑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并行 免疫 克隆 sar 图像 分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SAR图像分割,可用于雷达目标检测和目标 识别。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与侦察能力。它利用脉冲压缩技术 获得高的距离分辨率,利用合成孔径原理提高方位分辨率,从而相比真实孔径雷达在 遥感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对SAR图像的理解和解译属于图像处理范畴,还涉及信 号处理,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等众多学科。SAR图像分割作为SAR图像处理的关键 环节之一,在国防和民用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有的SAR图像分割方法 有阈值分割法、形态学的方法、聚类的方法、及随机场的方法等。
其中,基于聚类的SAR图像分割方法,是将SAR图像中具有某方面相似特征的 区域尽量划分成一类。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聚类算法被用到SAR图像分割中。其中包 括免疫克隆聚类算法,它具有并行性和搜索变化的随机性,在搜索中不易陷入局部最 优值,能以较大的概率获得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但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在实际SAR图像分割中,经常遇到大规模、超高维、复杂分布的数据, 对于这些数据,现有的免疫克隆聚类算法由于受到算法里面操作算子复杂度的限制, 在时间和分割效果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令人满意的分割结 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免疫克隆聚类 的SAR图像分割方法,以减小聚类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从而能够有效快速的对大 规模数据的SAR图像进行分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待分割的SAR图像进行3层平稳小波变换,图像像素点总个数为z,对每 个像素点提取出10维子带能量特征,构成大小为z×10的输入数据样本 X={xi|i=1,2,...,z}:
其中,M×N为利用滑动窗口确定的子带大小,这里取值为16×16,coef(e,u)为 平稳小波子带中第e行第u列的系数值;
(2)配置MATLAB7.8R2009(a)版本的并行计算环境:
2a)安装MATLAB7.8R2009(a)版本的并行计算工具箱和分布式计算服务器;
2b)在各个集群节点上用mdce start命令启动分布式计算服务器;
2c)在集群的主节点上用startjobmanager命令启动并行任务调度器;
2d)在各个处理器节点上用startworker命令启动工作进程;
(3)根据配置好的MATLAB7.8 R2009(a)版本并行计算环境,对输入数据样本X进 行并行任务划分:
3a)根据配置好的MATLAB并行计算环境,使用findResource命令指定配置好的 任务调度器,用createJob命令创建作业;
3b)在所创建的作业中,将规模为z×10的输入数据样本X用createTask命令均衡 划分到p个处理器上,遇到不能整除的情况则将剩余的数据样本存放到最后一个节点 上;
3c)使用submit命令提交作业,然后用waitForState命令将各个任务安排到相应 的任务队列里等待各个处理器节点的执行,其中各个任务是指分配到各个处理器节点 的分块数据将要执行的免疫克隆优化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