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液体在跌落后爆炸特性的装置,使用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8859.3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霍明甲;吴保意;王亚琴;张宏哲;王慧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9/00 | 分类号: | G01N19/00;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液体 跌落 爆炸 特性 装置 使用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测定液体在跌落后的爆炸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放待测试样品的样品存放装置;
用于使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固定在测试所需要的位置的固定装置;
用于使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定位的定位装置;
用于使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升降的自动升降装置;
用于使所述样品存放装置从所述固定装置上释放下落的自动释放控制装置;
用于防止测试样品跌落后爆炸造成危险的保护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钢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钢砧定位部件和样品存放装置定位,所述样品存放定位装置优选为定位卷尺,所述钢砧定位部件优选为螺丝和刻度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和同心轴钢管,所述同心轴钢管的举升的最大高度为大于约5m而小于等于约6m。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释放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和热释放机械手,通过所述自动释放控制装置,操作者可以远离试验现场,通过无线遥控装置对试验进行操作,避免试样反应造成对操作者的伤害。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漏电保护装置和燃爆保护装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同心轴钢管相连接;所述自动释放控制装置的所述热释放机械手安装在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顶部,所述样品存放装置挂在所述热释放机械手上。
7.一种用于测定液体在跌落后的爆炸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放待测试样品的样品存放装置;
用于使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固定在测试所需要的位置的固定装置;
用于使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定位的定位装置;
用于使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升降的自动升降装置;
用于使所述样品存放装置从所述固定装置上释放下落的自动释放控制装置;
用于防止测试样品跌落后爆炸造成危险的保护装置;
所述样品存放装置包括钢管和铸铁螺帽;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钢砧;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钢砧定位部件和样品存放装置定位部件;
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和同心轴钢管;
所述自动释放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和热释放机械手;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燃爆保护装置;
所述燃爆保护装置是地坑;
所述钢砧定位部件包括螺丝和刻度尺;
所述样品存放定位部件是定位卷尺;
所述地坑位于整个测定液体在跌落后的爆炸特性的装置的最下端;
所述钢砧位于所述地坑内;
所述固定装置的固定支架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同心轴钢管相连接;
所述自动释放控制装置的所述热释放机械手安装在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顶部,所述样品存放装置挂在所述热释放机械手上;
所述空心压缩机与所述同心轴钢管连接在一起,给所述同心轴钢管提供动力,使所述同心轴钢管可以自行上升或下降;
所述定位卷尺的一端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同心轴钢管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地面。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测定危险品液体在跌落后的爆炸特性的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将待测样品放入所述样品存放装置的钢管中,在实验前1小时或不到1小时将液体摇动8秒~12秒;
第二步,将所述样品存放装置挂在所述热释放机械手上;
第三步,通过所述自动释放控制装置的所述遥控器关闭热释放机械手;
第四步,扳动空气压缩机的上升开关,观察定位卷尺到达最大高度的尺寸,扳动开关到停止位置;
第五步,开启热释放机械手,释放所述样品存放装置;
第六步,等待10~15分钟,走回现场,观察记录;
第七步,扳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下降开关,使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同心轴钢管降到最低位置,重新挂装样品,观察定位卷尺达到比最大高度的尺寸低0.4m-0.6m的位置,进行下一次测试,依次降低所述样品存放装置的高度直至到达样品能发生爆炸时的最低高度。
9.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装置在测量危险品液体的爆炸特性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装置在货物运输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8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低屈强比气保护焊焊丝
- 下一篇:一种含硅纳米水基灯罩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