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有PEI膜层的基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18474.7 申请日: 2011-10-19
公开(公告)号: CN102501495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0
发明(设计)人: 夏兵;董琛;施季森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B32B27/06 分类号: B32B27/06;C08J7/12;C08L83/04;C03C17/28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邱兴天
地址: 210037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表面 pei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基片表面修饰方法及其修饰后的产物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有PEI(超枝化聚合物二甲亚胺)膜层的基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的报道,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感染的材料有聚阳离子、抗菌肽、抗生素、酶和纳米材料(如银、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锌、硒化镉/碲化镉纳米粒子或单壁碳纳米管)等,其中,可作为抗菌性涂层的含有聚阳离子基团的聚乙烯亚胺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具有稳定性好、无耐药性、细胞毒性小和广谱抗菌性等优势,而已被广泛修饰到不同类型的基底表面上。

根据抑制细菌感染的方法不同,抗菌性涂层主要分为缓释型和接触型这两种,传统的利用物理吸附方法制备的抗菌涂层,虽可以通过缓释途径来发挥作用,但由于其吸附力不强,容易丧失抗菌能力,相比之下,共价偶联的抗菌涂层,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多次使用后仍保留其抗菌性能。因此,研究出长期稳定的抗菌涂层,对于解决发生在食品工业,医院或公共场所的微生物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有PEI膜层的基片,以使其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稳定的抗菌性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基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基片的用途。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表面有PEI膜层的基片,在基片表面通过戊二醛交联有超枝化聚合物二甲亚胺膜层;所述基片为表面上含有羟基的基片,或为表面经处理后可形成羟基的基片,例如玻片;该膜层不少于一层,优选为2~5层。

基片可以为玻片、硅橡胶、氧化硅、金属。当为玻片时,常用的处理方法为:将玻片放入98%浓硫酸H2SO4和30%双氧水H2O2 (3:1,V/V)混合溶液中,室温15min,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一种制备表面有PEI膜层的基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基片浸入体积比为3: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混合溶液中,室温反应15min,取出,用去离子水洗净;然后将基片浸泡在体积比为1%的APTES水溶液中1h,用去离子水冲洗基片,再用N2吹干,110℃下干燥30min,制得APTES改性的APTES-glass;

(2)将APTES-glass浸入体积比为5%的戊二醛水溶液中,室温反应2h,用去离子水洗净;再浸入体积比为1%的PEI水溶液中,室温反应2h,用去离子水洗净;再浸泡在1M NaBH4水溶液中2h,用去离子水洗净,制得表面有单层PEI膜层的基片G1.0-PEI-glass;

(3)将G1.0-PEI-glass重复n次步骤(2)的操作,制得表面有多层PEI膜层的基片Gn-PEI-glass,其中n不小于1。

表面有PEI膜层的基片在广谱杀菌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抗菌性涂层相比,本发明的表面有PEI膜层的基片具有的突出优点包括:通过在基片表面通过枝状偶联完成氨基放大,制得的基片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广谱杀菌效果。将基片浸入到PBS缓冲溶液中,37℃培养30d,用FT-IR分析其降解率小于10%。在基片表面含一层膜层时,E. coli吸附量是5.10×104个/cm2;当为5层时,E. coli吸附量增加到1.10×107个/cm2。通过接触抗菌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可在8min之内快速杀死吸附在基片上的代表革兰氏阴性菌的E. coli,同时对像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修饰不同PEI层数基片的2700~2885cm-1和2885~3100cm-1处的红外吸光度图;此图用于说明-CH2-的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和PEI层数之间关系,图中-■-为不对称伸缩振动,-○-为对称伸缩振动;

图2是LCSM表征大肠杆菌在Gn-PEI-glass上的附着图;

图3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基片表面大肠杆菌的吸附量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